更新快讯 | 行业信息速览
2022-02-25 来源:卓越城市更新集团
分享:
0
返回

 

 

01

行业资讯

 

住建部:推进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大力推进“新城建”

2月24日,住建部部长王蒙徽在发布会上表示,我国现在仍然处于城市快速发展的阶段,城镇的人口规模、家庭数量仍在持续增加。目前,我们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超过1100万,住房的刚性需求比较旺盛。同时,2000年以前建成的大量老旧小区,这些住房面积小、配套差,质量也不高,群众改善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的要求都比较迫切。

王蒙徽表示,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了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由过去大规模的增量建设,我们说的就是新的建设,向存量的提质改造和增量的结构调整并重转变,也就是说,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内需潜力巨大。同时,推进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农房和乡村建设与农民群众对现代化生活的需求还不适应,发展潜力巨大。

王蒙徽表示,初步考虑,今年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推动好工作。

一是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政策的精准性协调性。继续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保障住房的刚需,同时满足合理的改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努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二是推进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大力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经过统计,我们希望全年能够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40万套(间)。新筹集公租房10万套,棚户区改造120万套。同时,我们还将加快推进长租房市场建设。

三是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在前几年改造的基础上,各个地方的工作,包括一些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基础上,我们想进一步推动,通过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创新金融支持方式、促进存量住房用途的调整等措施,把这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同时也是发展工程做好。

四是推进燃气等城市管道老化更新改造重大工程。今年我们力争开工改造存在安全隐患的燃气管道约2万公里。同时,我们还将有序推进城市供水、排水、供暖管网改造、防涝设施建设、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五是大力推进“新城建”,也就是我们说的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国家、省、市三级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体系,全面推进智能市政、智慧社区、智能建造,协同发展智慧城市和智能网联汽车,通过打造示范基地,加快“新城建”项目落地。

王蒙徽表示,除了以上谈到的工作之外,我们还将推进适老化城市、社区、住房的建设和改造,实施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等工作,努力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发挥积极作用。

(来源:第一财经)

 

多增收、有奔头!中央一号文件“三个着力”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

2月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吴宏耀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重点是做好“三个着力”。

一是着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产业要姓“农”,要在做优做强种养业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的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三大乡村产业。在纵向上,要打造农业的全产业链,推动产业向后端延伸,向下游拓展,由卖原字号向卖品牌产品转变,推动产品增值、产业增效;在横向上,要促进农业与休闲、旅游、康养、生态、文化、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产业的类型,提升乡村经济价值。

二是着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大力发展县域范围内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推动形成“一县一业”发展格局,要立足统筹县域富民产业发展,科学布局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等环节,宜县则县、宜乡则乡、宜村则村,形成县城、乡镇、中心村分工合理的产业空间布局。同时,发挥各类产业园区平台带动作用,引导农产品加工业更多向县域、主产区转移,打造城乡联动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三是着力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农村产业发展的目的是要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我们欢迎工商资本到乡村投资兴业,发挥资金、技术、管理、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一起干、一起赚,形成产业链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我们也支持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订单农业、加工物流、产品营销等社会化服务,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来源:第一财经)

 

中宣部等3部门印发通知 全面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2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近日印发《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全面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要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22年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就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重要讲话。《通知》指出,这次重要讲话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一脉相承,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高度重视,为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通知》要求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全面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责任感使命感。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深入推进学习宣传贯彻,在学深悟透、有效落实上持续用力,增强自觉自信、强化责任担当,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全面加强新时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通知》要求全面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要坚持保护第一、强化系统保护,牢固树立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责任重大的观念,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统筹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乡建设、经济发展、旅游开发;统筹好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传承;统筹好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加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监测,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牢牢守住文物安全底线。要对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对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心存敬畏,正确处理历史与当代、保护与利用、传统与创新、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积极推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提炼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让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生、绽放光彩,成为增进全民族历史自信与历史认知的重要源泉。要深入推进融合发展,积极对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扩大内需等国家重大战略,全力推进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有效推动考古发掘、遗址保护、博物馆改革发展、历史文化名城(镇村)保护等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切实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融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用好历史文化遗产,用好革命文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扶持旅游特色经营、培育传统文化产业,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理顺文物保护单位与旅游景区关系,提升文化遗产类景区管理水平。

  《通知》要求不断提高遗产价值挖掘阐释和传播推广水平。要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研究,推进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研究阐释,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产蕴含的丰厚内涵、系统阐释中华文化的时代新义,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更好发挥历史文化遗产以史育人、以文化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作用。要推动资源禀赋有效转化为传播动能,多措并举做好阐释推广,用好考古和历史研究成果,系统展示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准确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提供多样化的文化内容供给,进一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民族精神力量。要积极拓展文化文物对外交流平台,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多渠道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向全世界讲好中国历史故事、阐发中华民族精神、构建文明大国形象,全面生动展现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增进文明交流互鉴,营造良好国际合作氛围,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通知》强调抓好学习宣传贯彻,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广泛宣传新时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进展新成就,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汇聚正能量、营造好氛围。

(来源:深圳特区报)

 

央行开展3000亿元MLF操作和10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

  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2年2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3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含对2月18日MLF到期的续做)和10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均与此前持平。

(来源:第一财经)

 

深圳稳步推进二三产混合用地+优质产业空间供给双试点改革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深圳市委市政府“稳投资、保增长”的工作部署,为全市优质成长企业提供稳定健康的经营发展空间,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在推进二三产业混合用地供应以及优质产业空间供给方面积极创新、大胆拓展,推动实现产业空间提质增效。

      按照《深圳市优质产业空间供给试点改革方案》等文件要求,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结合产业规划、空间规划,在龙岗区宝龙科技城选取G02203-0022号宗地作为优质产业空间试点项目,与二三产混合用地试点改革内容叠加,打造政府主导、国企实施“低成本开发+高质量建设+准成本提供”的高标准优质产业空间供给模式。2022年2月18日,该宗地成功发布挂牌公告。

      宗地位于龙岗区宝龙街道新能源产业基地,用地面积为103707.87平方米(不含已建城市道路),土地用途为普通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交通设施用地,其中交通设施用地为公共通道用途(允许地上地下连通),由竞得人建成后无偿移交政府,24小时向公众开放,计入容积率的总建筑面积400439平方米,其中厂房341624平方米,宿舍29631平方米,酒店22454平方米,商业2330平方米,食堂2000平方米,公配设施2400平方米。

      在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背景下,高质量发展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各类产业尤其是创新活动之间的交流互动与分工合作关系愈发紧密,对多元化、高品质配套的诉求也越来越高,这些都对空间利用的综合性、灵活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该项目是深圳探索在片区尺度下二三产业的综合开发和混合利用的创新案例,突破了单一地块的规模,在片区内均衡配置产业、商业、宿舍、酒店,以及产业发展和生产生活所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将研发生产功能与城市生活服务功能协同发展,实现生产、生活、休闲一体化。

      这是深圳多层次、全覆盖、高品质的产业空间供应体系的重要一环,将有效促进龙岗宝龙片区内产业的规模集聚和组团发展,提高片区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实现片区土地在横向与纵向上功能兼容、空间联动。

(来源: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深圳市盐田区政府发布“一号文” 50条政策措施助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

       2022年2月16日,盐田区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2022年区政府“一号文”《盐田区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实施方案(2022-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这也标志着盐田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从战略规划阶段正式转入全面实施推进阶段。

  据悉,《实施方案》分为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三大部分,并推出50条重磅举措,推动盐田成为“一带一路”全球贸易关键节点和国际国内双循环对外开放战略支点,建成海洋高端产业集聚区、海洋科技创新引领区、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合作区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实施方案》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盐田区抢抓“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和“双改”机遇,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的发展策略。

  盐田因海而生、因港而兴,是深圳海洋经济、海岸带经济及港口经济发展的重要核心区。《实施方案》提出,盐田区将贯彻“海洋强国”战略,立足深圳市委市政府赋予的“国际航运枢纽和离岸贸易中心”定位,坚持产业兴盐、创新驱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全力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到2025年,形成千亿级产值的海洋产业集群,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0%,并重点规划了以下工作和目标。

  ◆高水平建设盐田临港产业带,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和国际航运枢纽地位持续巩固和加强,离岸贸易中心建设成效初显。到2025年,盐田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600万标箱。

  ◆加快基础应用研究和研发平台建设,协同推进海洋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发展,培育前瞻性强、经济辐射能力强、可持续发展的海洋新兴产业。建成若干标志性、代表性、关键性海洋科技项目,打造数字海洋战略支点、海洋新兴产业高地和深圳海洋科技创新重要承载区。

  ◆加快完善滨海文化旅游设施建设,培育新兴海洋文化旅游热点,创新滨海文化旅游载体,强化国际海洋文化交流合作,建设海洋文化旅游集聚区域,大力提升滨海旅游品质。到2025年,将盐田区打造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滨海旅游消费、海洋文化交流首选目的地。

  ◆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积极参与海洋生产生活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海域和滨海区域绿色化水平明显增强,扎实推进能源清洁、能耗节约、污染物受控、土地岸线资源集约利用,实现海洋经济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到2025年,将盐田区建设成为绿色低碳发展的典范滨海城区。

  根据《实施方案》,盐田区还将成立实体化运作的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各项工作。其中包括:出台专项政策措施,完善海事领域信用体系;统筹整合财政资金,稳步加大对海洋经济、科技、生态等方面的财政投入,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海洋经济发展;大力引进港口航运管理、航运金融保险、航运法律仲裁、航运物流、航运经纪等高层次人才,在住房、户籍、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同时做好与城市、用地、用海、产业、交通等专项规划衔接。

  今年是核心区建设的起步之年、奠基之年。媒体了解到,盐田区将通过大力实施港区基础设施扩容行动、集疏运体系升级行动、港口拥堵治理攻坚行动、重点片区提质增效行动、业态能级提升行动、重点项目和重大平台招引行动、外贸外资高质量发展行动、自由贸易港区探索行动、旅游消费潜力释放行动、后方陆域配套设施改善行动“年度十大行动”,确保核心区建设高起点开局、高水平起步。

(来源:盐田区人民政府)

 

2021年深圳市开工项目687个,年度投资约1222亿元

       2月23日,深圳集中启动的项目共245个,总投资约2355亿元,其规模、投资额超越去年同期。一直以来,重大项目集中启动开工是深圳的“例牌菜”。重大项目进行集中开工,能够进一步拉动投资、促进内需,为全年经济增长打下坚实基础,而其中一系列重磅项目的开工,擂响了深圳新春项目建设的战鼓,吹响新年奋起争先的“冲锋号”。

 

好项目打头阵 推动高质量发展

       重大项目建设是经济增长的压舱石,而投资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去年,全市上下推动重大项目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以重大项目的“稳”和“实”,支撑了高质量发展的“进”和“优”。深圳市发改委主任郭子平说,2021年,全市上下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推动三批次新开工项目集中启动活动,共开工项目687个,总投资10373亿元,年度投资约1222亿元。在新开工项目强力带动下,2021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51亿元,增长3.7%,成绩来之不易。从领域上来看,工业投资增长27.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长35.5%,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89.4%。在投资的带动下,2021年深圳拿出全年经济增长6.7%的亮眼成绩单。项目建设不仅是扩投资、稳增长的关键举措,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的重要抓手。记者初步统计发现,在去年开工的687个项目中,综合交通领域项目达166个,社会民生领域项目156个,产业领域项目为106个,在总项目数中的占比超六成。

 

重点产业引领 发展注入新动能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好的产业项目规模大、质量高、带动力强,能够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增创新优势。在产业项目中,去年已经开工建设的比亚迪汽车工业园(深汕)项目非常亮眼。该项目由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投资约50亿元建设,总建筑面积约171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包括线束、离合器、电动总成等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制造厂房。项目建设有利于提升区域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今年1月30日,比亚迪在去年8月签约投资50亿元的基础上,追加投资200亿元,用于建设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项目,两期投资共250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不难看出,在全市产业布局一盘棋中,总投资250亿元的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将是深圳加快绿色制造和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将为深汕合作区建设发展注入强劲的新动能,也将为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补齐民生短板 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社会民生领域,重大项目覆盖了教育、医疗、文体以及民政设施。大力度、大比例地投资于民生领域,助力深圳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为未来新一轮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教育方面,位于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深圳中学高中园项目(原深汕高中园)建设项目正加速建设。作为全市四大高中园中规模最大的高中园,深圳中学高中园选址范围属于深汕合作区未来中心区和科教走廊建设的核心区域,3所普通高中办学规模由180个增至198个班,共设学位9900个,预计2023年秋季开学使用。此外,1所职普融通型公办综合高中将重新选址,建设规模原则保留48个教学班,总计2400学位。将有利于缓解全市公办普通高中学位紧张问题,提升高中学位保障能力。医疗方面,位于光明区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二期项目建设也在进入快车道。其总建筑面积约69.9万平方米,规划床位3200张。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临床医疗用房、应急与灾难医学中心用房、保健康复中心用房、教育教学用房、研究用房、配套用房等。将有利于深圳培养高水平医学人才,提高医学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全市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去年7月正式开工的龙岗区的布吉文体中心项目,正如火如荼加紧建设中。其项目用地为体育文化设施用地,占地面积19427.1平方米,拟新建1栋单体建筑,总建筑面积为117943.6平方米,预计于2022年12月18日竣工,包括体育功能区、文化功能区两大区域,由体育馆、游泳馆、图书馆、文化馆、剧院、艺术展厅、文体配套组成,建成后将成为综合性街道级文化体育中心,满足市民对文体生活的需求。

(来源:深圳特区报)

 

深圳国家高新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发布 2025年建成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近日,深圳国家高新区领导小组正式印发《深圳国家高新区“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根据《规划》总体目标,到2025年,深圳初步建成具有卓越竞争力的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加快形成自主创新动力更加强劲、产业集群培育成效更加凸显、创新创业活力持续迸发、绿色发展典范效应更加彰显、开放协同引领力持续提升的发展格局。

  数据显示,2020年,深圳国家高新区实现营业收入20683.86亿元,园区生产总值7852.55亿元,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超1/4。高新区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47万余件,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75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823家,境内外上市企业142家。在科技部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2020年位列全国第三、国际化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位列第一。

  《规划》以突出创新引领、高新定位、绿色发展和统筹协同为基本原则,以打造自主创新高地、新兴产业高地、创新创业高地、绿色发展高地、开放协同高地为具体目标。主要指标表现为:到2025年,高新区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达到13.67%,国家级和省级研发机构数达到9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7000家,每万名从业人员发明专利授权数达到260件,上市企业数达到200家,营业收入达到31800亿元。

  《规划》提出重点部署任务,包括自主创新能级跃升工程、新兴产业集群壮大工程、创新创业生态优化工程、绿色低碳园区示范工程、开放协同发展引领工程等。新兴产业集群壮大工程以高新区为主阵地,着力发展壮大“20+8”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打造更具卓越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高地,为深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奠定强有力基础。

  其中,重点打造新一代电子信息全球顶尖产业。着力发展网络与通信、半导体与集成电路、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重点布局园区包括南山园区、坪山园区、龙岗园区、宝安园区、龙华园区等;创新发展数字与时尚产业。着力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数字创意产业集群,重点布局南山园区、龙岗园区;提升发展高端制造装备产业,着力发展工业母机、智能机器人、精密仪器设备产业集群。重点布局南山园区、坪山园区、宝安园区;协同发展海洋经济产业,着力发展海工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重点布局宝安园区。

  此外,《规划》也积极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前瞻布局合成生物、区块链、细胞与基因(含生物育种)、空天技术、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深地深海、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量子信息等一批具有爆发式增长潜力的未来产业赛道,不断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规划》对一区两核五园发展作出指引。南山园区以“扬长板、补短板、抢未来、强生态”的思路为引领,以科产教深度融合为支撑,打造具有全球领导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智核;坪山园区以“全球研发、坪山转化”的产业创新为发展主线,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产业创新城;宝安园区发挥先进制造产业基础雄厚、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集聚的优势,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引领区;龙岗园区发挥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大型龙头企业集聚的优势,着力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承载区;龙华园区发挥综合交通条件良好、数字经济基础雄厚、创新资源加速集聚、空间潜力较大的优势,打造硬科技产业创新发展先行区。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广州市黄埔区出台广州首个区级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实施意见

  近日,广州市黄埔区在全市率先出台区级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实施意见和联动工作机制方案,进一步在城乡建设中建立健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联动、协同、闭环机制,形成全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一张网。据了解,《黄埔区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和《黄埔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联动机制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总结、提炼了近年来该区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方面的经验。在此方案指导下,黄埔区推出全国首个导航类应用软件文化保护对象地图、全省首名文化遗产检察官、全市首创“屋长+保护责任人”制度,成为该区新时代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基层治理探索的重要举措。

 

加强动态监测能力 全市首创“屋长+保护责任人”制度  

  《工作方案》重点强化相关职能部门的横向联动机制和“区政府-街镇-社区”三级管理的纵向传导机制,切实形成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合力。黄埔区历史文化名城办公室加强对辖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专项评估,定期组织对全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各街镇建立历史文化遗产“屋长+保护责任人”责任制度,设立街、村、专职三级历史文化遗产屋长组织体系,并定期汇总历史文化遗产巡查情况,形成巡查报告通报至各部门和保护联络员;各职能部门及所属街镇加强城乡历史文化遗产数据整合共享,提升历史文化遗产动态监测管理水平。“我们通过开展‘党建+’历史文化保护,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复壮技术攻关,未来还将邀请第三方单位提升科学管护水平,规范奖惩机制,将巡查保护工作落实到位。”黄埔区九佛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去年10月就印发了历史文化建筑楼长制工作方案,迅速摸清文化家底,梳理历史脉络,确立了街、村、专职三级“楼长制”,建立街、村两级“树长制”。近日,黄埔区历史文化名城办公室通过属地街道派发传统风貌建筑保护责任人通知书,明确和落实属地街道和保护责任人的职责,确保全区各层次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得到系统性保护。

 

加大公益保护力度 全省首位文化遗产检察官上岗 

  “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不能单靠行政机关单打独斗,还需要与检察机关形成保护合力。”黄埔区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意见》充分考虑发动形成全民参与、全方位保护的系统体系,将司法机关的专业人才引入进来。《实施意见》《工作方案》明确加大文化遗产的公益保护力度,主动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到行政公益诉讼的重点范畴。目前,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检察院已率先在全省检察机关创新设立2名“文化遗产检察官”,专门办理涉文化遗产方面的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并为广州市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黄埔区分局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和法律咨询服务。同时,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黄埔区分局各指定一名专业技术人员作为“特邀检察官助理”,根据需要邀请有关专家参与,解决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中的专业性问题。各部门在工作联动机制和联席会议、案件线索移送、工作宣传等多方面进行紧密合作。

 

提升公众参与度 历史文化保护对象地图可查  

  今年1月,黄埔区历史文化名城办公室积极探索“互联网+名城保护”新机制,对全区各类历史文化保护对象进行系统梳理,在完成普查、认定和公布后,携手百度公司,将全区历史文化街区(1处)、历史风貌区(1处)、传统村落(11处)、历史建筑(18处)、传统风貌建筑(178处)通过百度人工智能地图进行标注。这也是黄埔区在全国首个推出的创新之举,通过历史文化保护部门与导航类应用软件合作,用数字化现代技术手段向公众呈现全区历史文化保护对象,进一步提升公众对历史文化保护的知晓度和参与度。《实施意见》、《工作方案》明确,黄埔区将组织开展对传统风貌建筑的数字化信息采集和测绘建档,建立历史文化保护对象一张图,并鼓励热心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志愿者协助参与日常巡查,及时掌握和反馈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使用情况的有关信息的成果,推动全社会形成共享共保的保护传承意识。

(来源: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总投资300亿元 东莞2022年第一季度5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2月11日下午,“新起点 新征程”东莞市2022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松山湖举行,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劲头,掀起新一年干事创业的热潮。市领导肖亚非、吕成蹊、王长青、刘光滨出席活动。

      随着集中开工仪式的启动,东莞50个重大项目正式开工。此次集中开工的50个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达300亿元,涵盖水资源配置、污水处理、道路改造、电力工程、产业发展等多个领域,项目体量大、产业关联度强、与民生息息相关,将为东莞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补齐民生社会发展短板注入强大动力。

      仪式现场的重大项目是位于松山湖的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东莞配套松山湖水厂一期工程,该项目总投资估算约38亿元,占地面积约291.8亩,设计规模为110万吨/天,采用预处理+常规处理+深度处理+膜处理+安全消毒全流程制水工艺,供水范围包括松山湖园区、大朗镇、大岭山镇、长安镇,预计2023年年底建成试运行。

      据了解,过去一年,全市重大项目投资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工业投资增速近6年最快,有力支撑固定资产投资达2603亿元,同比增长8.2%,分别比全国、全省高3.3和1.9个百分点。2022年,东莞市将再接再厉、克难奋进,全面贯彻落实“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要求,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要素保障重大项目资源要素,全流程跟踪服务重大项目落地,全方位督导协调重大项目推进,全时空提升项目质量效益,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200亿元,发挥投资对调结构、促转型、扩内需的关键作用。

(来源:东莞阳光网)

 

总投资620亿元 中山市77个重点项目集中动工

       2月16日下午,中山举行2022年第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动工仪式,以只争朝夕、快马加鞭的实际行动,掀起项目建设热潮,全力推动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在翠亨新区主会场出席并致辞,中山市市长肖展欣主持。

  早春的翠亨新区春暖花开、阳光灿烂。在伶仃洋畔马鞍岛上,由万科集团、深业集团携手建设的翠亨新区码头片区综合体项目正式破土奠基。该项目占地面积1003亩,总投资270亿元,将打造超高层双塔建筑、会展中心、联检大楼、融合文旅和商业特色的岭南风情水街等业态。由翠亨新区领衔,当天全市25个镇街、部门同步举行动工仪式,共有77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计划总投资62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1亿元,涵盖基础设施、产业工程、民生工程等领域。其中,超10亿元的重点产业项目包括康方湾区科技园二期、保利长大湾区总部、华润燃气大湾区总部、中电建路桥集团南方总部、顺丰粤西智慧供应链科技创新总部基地等。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江门市优化调整工业物业产权分割等工作流程 加快对低效用地和闲置厂房盘活利用

  媒体近日从江门市自然资源局获悉,为加快对低效用地和闲置厂房盘活利用,破解企业用地、融资发展难题,为全市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提供有力资源保障,该局联合有关部门针对《江门市工业物业产权分割及分割转让不动产登记工作流程》进行修订,印发了《江门市工业物业产权分割(分割转让)及不动产登记工作流程》(以下简称《工作流程》)。

  据悉,《工作流程》主要优化调整了工业物业产权分割等工作流程,并通过实行一窗受理、并联办理、审核前置等方式推动工业厂房分割、分割转让及不动产登记工作更加便企高效。此外,《工作流程》还增加了部门审核职责内容,便于有关职能部门对照职责,联合推动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也便于企业和群众加强监督。

  根据《工作流程》,企业在申请办理工业厂房分割登记时,只需将有关申请分割及登记的资料递交属地不动产登记窗口即可,有关部门将在7个工作日内并联办理,统一将意见反馈给登记窗口。流程优化后,企业办事从以往需跑多个部门、多个环节简化为“一窗受理、只跑一次”,一次完成厂房分割审核、登记业务申办,办事更加便捷。

  同时,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减证便民,《工作流程》对于资料简单、审核简易的审核事项,如申请工业厂房分割的权利人是否属制造业企业、申请分割的项目是否符合科技企业孵化器产权分割准入条件、“工改工”项目权利人是否符合企业法人资格等审核工作前置至登记窗口办理,不需职能部门再出具证明资料。这样既有效压减了办事资料,又减少了办事企业“跑腿环节”,办事更加高效。

(来源:江门市人民政府)

 

 

02

政策动态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印发《广州市关于科学绿化的实施意见》(含政策解读)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切实加强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绿化和树木保护工作,推动广州市城乡绿化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美丽广州提供良好生态保障,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制定《广州市关于科学绿化的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的主要内容有:

  一、指导思想

  二、实施原则

  三、实施内容

  (一)科学规划,促进城乡绿化稳步发展

  (二)严格保护,传承城乡绿化地域风貌

  (三)精准建设,提升城乡绿化质量效益

  (四)完善机制,夯实城乡绿化支撑保障

(来源: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

政策解读

印发稿与征求意见稿基本一致,与《广州市树木保护管理规定》基本一致。更加强调以下内容:

    (1)尊重规划,任何单位或个人等不得随意变更规划,不得擅自改变绿化用地面积、性质和用途。

    (2)在国土空间详细规划中落实古树名木、大树保护规划,如项目占用公共绿地,应尽量实现占补平衡。

 

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征求《佛山市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社会公众意见的公告(含政策解读)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国办发〔2021〕22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粤府办〔2021〕39号)等文件要求,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缓解无房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结合佛山市实际,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起草了《佛山市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如有建议和意见请于2022年3月1日前以信件、电子邮件的方式反馈给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实施意见》的主要内容有:总则、房源筹集、项目认定、建设管理、运营管理、认定管理、退出管理、其他支持政策、附则等内容。

(来源: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政策解读

一、政策方向

适当利用拆除重建类旧村居旧城区改造项目配建保障性租赁住房。“三旧”改造、城市更新等工作应与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相结合。

二、规划布局

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应优先规划在中心城区、商业中心、产业园区以及轨道交通节点等重点区域,完善交通设施和公共配套。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坪山管理局关于公开征求《坪山区非农建设用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因原坪山新区制定实施的《坪山新区非农建设用地城市化后续管理暂行办法》(深坪委办〔2015〕6号)已于2018年6月29日到期。为进一步加强非农建设用地后续管理,保障城市规划实施,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维护社区股份合作公司的合法权益,根据坪山区城市建设及土地管理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坪山管理局起草了《坪山区非农建设用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并多次征求了坪山区各相关部门意见。根据《深圳市坪山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深坪府〔2021〕13号)有关规定,现就该《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于2022年3月10日前登录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网反馈。

  《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有:目的和依据;总体原则;管理对象;管理内容;职责分工;申报要求;基本要求;指标划定及落实;指标类型调整;范围调整;土地用途调整;分宗处理;指标参与城市更新;指标参与土地整备利益统筹;鼓励消除违法建筑,拓展产业空间,落实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占用国有土地;统建用地参与城市更新;入市交易;公示公告;异议处理等内容。

(来源: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深圳市龙岗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22年龙岗区集体产权交易目录》的通知

      根据《龙岗区集体产权交易监督管理办法》(深龙府办规〔2020〕3号),并参照《深圳市财政局关于印发<深圳市2021-2022年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限额标准>的通知》等有关规定,结合龙岗区实际,龙岗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制定了《2022年龙岗区集体产权交易目录》,并明确有关要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关于集体产权集中交易目录的范围

  龙岗区将资产租赁、集体用地合作开发(含城市更新、土地整备利益统筹项目)、集体用地使用权转让、股权转让、资产转让、建设工程、大宗商品和服务采购等项目纳入集中交易目录范围。各类集中交易项目限定标准按照《2022年度龙岗区集体产权交易目录》(以下简称“交易目录”)执行(详见附件)。

  二、关于产权交易机构的业务归口划分

  (一)纳入《交易目录》范围并达到限定标准的项目由集体企业分别向以下产权交易机构进行申报:

  集体企业股权转让、资产转让、大型物业等资产租赁、大宗商品(服务)采购、集体土地合作开发(含城市更新、土地整备利益统筹项目)、建设工程(含建设工程施工、建设工程设备材料采购、建设工程服务采购)等交易项目应通过深圳交易集团有限公司龙岗分公司公开进行;集体企业土地使用权转让项目应当在市土地房产交易中心公开进行。

  (二)未纳入《交易目录》范围的项目由集体企业按照公司章程等有关规定组织实施,也可通过相应的产权交易机构公开进行。集体企业自行组织的集体产权交易活动,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货比三家的市场比较”原则,择优选取市场交易主体。

  三、关于集体产权交易的方式

  纳入《交易目录》范围并达到限定标准的交易项目,按照《龙岗区集体产权交易监督管理办法》(深龙府办规〔2020〕3号)有关规定,视项目具体情况,可以单独或者组合适用竞价、拍卖、挂牌、招投标、竞争性谈判、综合评审、单一来源等交易方式。

  四、其他事项

  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原则上不得进行交易:

  (一)未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议、批准的;

  (二)法律、法规和规章禁止交易的。

(来源:龙岗政府在线)

 

深圳市罗湖区住房和建设局关于公开征求《深圳市罗湖区公共住房规模化租赁筹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为规范罗湖区公共住房规模化租赁筹集工作,盘活各类社会存量用房,依据《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实施意见》(深府办规〔2017〕6号)、《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的意见》(深府规〔2018〕13号)、《深圳市人才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筹集管理办法(试行)》(深建规〔2020〕2号)等有关规定,结合罗湖区实际,罗湖区住房和建设局牵头起草了《深圳市罗湖区公共住房规模化租赁筹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实施细则》的主要内容有:总则、职责分工、组织实施、租金及补贴、附则等内容。

(来源:罗湖政府在线)

 

东莞市工信局关于征求《东莞市“3+1”产业集群试点培育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意见的公告

        东莞市工信局于2020年11月印发《东莞市“3+1”产业集群试点培育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经过一年的工作开展,结合工作开展的实际、企业诉求及资金管理的最新规定,对《管理办法》进行修订,以进一步完善资金使用,现征求公众意见。有关意见和建议可于2022年2月24日前提交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实施意见》的主要内容有:总则、部门职责、支持范围、产业集群核心区(集聚区)资助项目资金分配与执行、市级统筹项目资金分配与执行、支持产业氛围提升项目资金分配与执行、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附则等内容。

(来源: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山市国有建设用地合并与分割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

        为进一步规范国土空间规划管控,有序解决土地规划历史遗留问题,推动重大项目落地,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效益,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中山市建设用地规划条件管理办法》和中山市实际,中山市人民政府印发《中山市国有建设用地合并与分割管理实施办法》。

       《实施办法》的主要内容有:总则、国有建设用地合并、国有建设用地分割、监督检查、附则等内容。

(来源:中山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