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快讯 | 行业信息速览
2022-01-21 来源:卓越城市更新集团
分享:
0
返回

 

01

会议资讯

 

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 广东GDP突破12万亿元

1月20日上午,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开幕。

开幕大会由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李玉妹主持。代省长王伟中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黄楚平、张福海、黄宁生、叶贞琴、李春生、罗娟、陈如桂、吕业升、王衍诗、王学成、张硕辅、王波在主席台执行主席席就座。

省委书记李希,省政协主席王荣,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黄龙云,老同志高祀仁、黄华华、张帼英、卢钟鹤、欧广源,省委、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同志林克庆、陈建文、张虎、王守信、许瑞生、陈良贤、王曦、孙志洋、王志忠、林雄、邓海光、袁宝成、薛晓峰、黄武、张嘉极、李心、马光瑜、张少康、温国辉,驻粤部队领导同志张利明、俞满江、李峰、翟保然,省法院、省检察院负责同志龚稼立、林贻影,广州、深圳市负责同志郭永航、覃伟中、石奇珠、骆文智、李贻伟、林洁,曾担任副省职领导的省人大代表徐少华,曾担任副省职领导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黄业斌、陈建华,以及大会主席团其他成员出席大会。出席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政协委员在珠岛会堂列席大会。

王伟中在报告中回顾了过去一年的工作。他说,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必将载入史册的一年,也是广东改革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一年来,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国务院工作安排,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省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用好“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方法,扎实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2.4万亿元、同比增长8%,东莞成为我省第四个经济总量过万亿元城市,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4万亿元、增长9.1%,进出口总额突破8万亿元、增长16.7%,金融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王伟中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进出口总额增长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粮食产量1268万吨以上;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AQI)和地表水水质优良率均完成国家下达任务。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一是纵深推进“双区”建设和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推进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推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落地落实。二是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三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切实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四是多措并举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功能。五是深入推进“一核一带一区”建设,持续加大资源统筹、政策供给力度,提升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六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九大攻坚”行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七是深化创造型引领型改革,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八是统筹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抓好污染防治和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九是高水平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充分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十是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王伟中强调,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惟有接续奋斗、埋头苦干,才能把广东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紧跟总书记、奋进新征程,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奋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深圳商报)

 

 

02

行业资讯

 

5年期LPR利率时隔20个月首降

一般来说,金融机构为企业发放的流动性贷款,参考的是1年期LPR;发放中长期贷款,比如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固定资产投资贷款、个人住房贷款等中长期贷款,则参考5年期LPR。1年期LPR利率上一次下调在去年12月,而5年期LPR自2020年4月20日下调后,为20个月来首次下调。

央行如期降息。20日,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出炉。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下调10个和5个基点、降至3.7%和4.6%。

从A股20日走势看,除了沪深300上涨0.9%外,两市主要指数均小幅收跌。板块方面,保险、券商、银行等金融股领涨,军工、新能源等下跌,两市上涨个股不足两成;北上资金净流入126亿元。国债期货三大主力合约则冲高回落。截至收盘,5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上涨0.02%,2年期主力合约上涨0.01%,10年期主力合约下跌0.06%。

与房贷利率直接相关的是5年期以上LPR,不过其下调并不会影响所有还房贷的人士。深圳一家股份行人士对记者表示,“这与个人选择房贷利率方式有关,若选择了固定利率,此项调整不会影响房贷变化;若选择了浮动利率,则会引起后期月供的变化。以100万元贷款金额、30年期等额本息还款的按揭为例,在利率调整前,LPR为4.65%,此时月供额约5156元,而此次LPR降为4.6%后,月供额约5126元。也就是说,月供额减少约30元。”

如何看待LPR下调对股市、债市等影响?

对此,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对记者分析称,“LPR调降对债市短期是利好,但预计债市行情持续的时间可能不会太长。这是因为随着降息落地后,实体融资需求有望回升,从而支撑宏观经济改善,对债市影响将相对不利。股市方面,市场总体影响偏正面:一是货币宽松加力、市场利率中枢下移,有利于A股估值抬升;二是降息对经济企稳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不过,美联储加息在即导致美股调整压力较大,或对A股高估值板块形成一定冲击。”

上海某大型公募基金公司相关人士表示,随着政策加码,后续货币、信贷有望进一步宽松,受益于稳增长政策且估值较低的地产产业链、基建、大金融有望迎来修复。

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汉锋指出,“稳增长”仍是市场的交易主线,尽管春节长假临近,市场风险偏好在节前可能不一定会明显改善且仍有波动的可能性,但大方向上投资者情绪可能会逐步修复,对中国市场无须悲观。

(来源:深圳商报)

 

1月21日深圳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 详解深圳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试点

2021年12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发布关于同意深圳市开展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试点的复函,同意深圳市组织开展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试点。

复函要求深圳按照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方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推动跨界引领发展、跨区域一体发展、跨领域协调发展、跨前沿技术融合发展,全面提高基础设施供给能力、质量和效率,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发挥先行示范作用。

2022年1月21日,深圳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对上述社会密切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详实解答。

 

开展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试点为何选择深圳?

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黄强介绍,深圳开展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试点,具备三大有利条件。

一是深圳的交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2021年深圳机场旅客吞吐量3635.8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56.8万吨,客、货运吞吐量均位居全国第三位;深圳港国际班轮航班航线达到302条,年吞吐量2877万标箱,居全球第四位;铁路旅客发送量达到5094万人次,城市轨道交通总通车里程达419公里,高、快速路网里程达616公里,高峰期公共交通机动化分担率达57.7%。“目前深圳与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间已基本建成高铁、城际、高快速路、边界道路全覆盖的立体化交通体系,与周边城市人员往来密切,城际日均出行人数约百万人,要素高效流动格局基本形成。”黄强表示。

二是深圳的城市资源保障能力稳步提升。目前,深圳水资源保障体系已基本建成,城市供水能力达每天735万立方米,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99.9%以上;室内电源装机容量达1700万千瓦,拓展贵州、云南等外电输电能力达800万千瓦;拥有垃圾焚烧发电厂9座,总设计能力约1.74万吨每天,年上网电量约25.8亿千瓦时,市政污水管网达7969公里,雨水管渠达到10945公里。

三是深圳的新型基础设施布局优势明显。黄强表示,目前深圳已建成5G基站5.1万个,已建成多功能智能杆近1.5万根,5G网络实现全市覆盖,光纤接入用户占比达94.2%;深圳超算中心运算速度达1270万亿次每秒,是世界最早布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操作中心之一,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保持国内领先;深圳已推进首批95个新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总投资4119亿元,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

“深圳基础设施建设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要求仍然存在差距。”黄强说,深圳仍需在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试点怎么试?

深圳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试点有哪些具体举措?又有哪些蓝图和目标?黄强介绍说,按照试点方案,深圳将着力打造“四型城市”: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枢纽经济示范城市;区域一体化通道型城市;可持续应对变化的韧性城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创新型城市。

在推动跨界引领发展方面,深圳将围绕提升枢纽国际国内资源配置能力,建设交通物流设施,健全枢纽发展新机制,打造枢纽站城一体发展的新模式,培育枢纽经济发展新业态的5项重点任务,推动西丽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等18个重大项目建设,实现交通引领城市发展。

“到2025年,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基本建成,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枢纽加区域加产业的协同开发模式。”黄强表示。

在推动跨区域一体发展方面,深圳将围绕探索推进区域规划共绘,探索推进区域设施共建,探索区域交通设施运营共管,探索区域水资源共享等4项重点任务;推动机荷、惠盐高速改扩建等24个重大项目建设。到2025年,力争实现重要干线路网多层次轨道网,高铁出行圈畅通高效,城市供水安全和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在推动跨领域协调发展方面,深圳围绕探索集约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保障体系,构建安全韧性的资源保障体系,打造美丽宜居的生态环境,加快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5项重点任务,打造城市水务、智慧管理平台等两个重大平台,推动天然气储备与调峰库二期扩建等12个重大建设项目。到2025年,力争实现“水电油气等资源保障有利,城市景观优美,生态环境宜居、现代化应急体系完备,应急能力显著增强”的目标。

在推动跨前沿技术融合发展方面,深圳将围绕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智慧能源基础设施,布局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智能制造基础设施,建设智能化城市安全体系,集中布局科技基础设施等6项重点任务,打造城市信息模型sim基础平台等三个重大平台,推动深圳湾实验室等20个重大项目引领。到2025年建成万物互联、数字融合、技术引领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建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融合基础设施体系,建成源头创新突破,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基础设施体系。

其中,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副局长薛峰重点介绍了以信息化技术促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据介绍,市住房和建设局牵头制定了《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的实施意见》,并于上个月经市政府‍审议通过并正式印发。

薛峰在回答记者问中详细介绍了‍《‍实施意见》的内容,她表示,该‍《‍实施意见》明确了深圳BIM技术应用的工作目标以及未来5年的工作重点。‍

工作目标上,明确了从2023年起,深圳所有的新建工程项目,就包括基础设施项目,‍‍都要采用BIM报批报建。到2025年全市所有工程项目BIM模型都要导入CIM平台,‍‍实现基础设施体系全要素数字化运行,实施可视化管理决策协同化和智能化。

 

深圳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试点何以体现“高质量”?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郭子平介绍,与传统基础设施相比,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有四个方面的显著变化。

一是从条块到系统。目前深圳的交通、生态、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是缺乏整体基建投资的概念,难以形成网络规模的效应。基础设施的高质量发展,就是以系统枢纽工程为抓手,通过规划一张蓝图,建设一个主体,运营一个中心,开发一个平台,来有效地解决项目之间“统得无力、分得无序”问题。

二是从政府到市场。以往基础设施投资是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则是以市场化改革为导向,加快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开放。

三是从传统到新型。郭子平表示,传统意义上基础设施指的是交通、能源和市政领域设备、建筑和设施的投入,数字技术投入的规模不大,占比也不高。然而伴随着全球技术经济格局的数字化重大变革的加速到来,传统基础设施难以支撑生产生活方式的数字化转型,急需构建政府社会协同投资,科技产业协同创新,社会经济融合发展的现代化新型基础设施体系,为未来的数字时代提供底层支撑。

四是从单一的环节向全生命周期的过渡。郭子平表示,深圳是全球200米以上高楼最多的超大城市,迫切需要解决以往基础设施投资“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作为5G网络率先实现全覆盖,陆海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深圳有基础率先探索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新路径。

 

深圳试点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有何深远意义?

“深圳能为全国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径。”黄强认为,深圳以开展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试点为契机,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牵引作用,推动新型基础设施与传统基础设施跨界融合发展,加强大数据、云计算、3D打印、人工智能等先进科学技术,在交通、能源、水利等传统基础设施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全国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开展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试点,更是为深圳先行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黄强说,此举有利于夯实深圳交通、能源、水利、信息技术等基础,促进大湾区内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更好提升深圳市、都市圈发展质量,增强城市长远发展后劲,为深圳高质量建设先行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南方+、南方都市报)

 

央行:房地产市场预期稳步改善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1月18日在发布会上表示,近期房地产销售、购地、融资等行为已逐步回归常态,市场预期稳步改善。

       2021年末,全国房地产贷款余额52.2万亿元,同比增长7.9%,增速比9月末提高0.3个百分点。

       第四季度房地产贷款新增7734亿元,同比多增2020亿元,较三季度多增1578亿元。

(来源:深圳商报)

 

全国商品住宅售价同比涨幅回落

      国家统计局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2月份,中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涨幅回落。

      据测算,12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 0.1%。其中,北京环比持平,上海 0.4%,广州 0.6%,深圳 0.1%。

      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均下降0.3%,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3%;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5%。

(来源:深圳商报)

 

“十四五”40个重点城市计划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650万套(间)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近30个省区市出台了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40个重点城市提出了“十四五”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发展目标。今年,这40个城市计划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190万套(间),相比去年的93.6万套(间),任务量翻了一番。

  据了解,在江苏无锡,首批保障性租赁住房刚刚交付,相比周边近2000元的市场租金,租住在这里一个月的租金是1300元。

  在北京,今年将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15万套。目前,49个利用集体土地兴建的项目正在紧张施工,最快的几个月后即可竣工交付。

  在上海,今年计划的任务量已经达到了17.3万套(间),且申请门槛很低,既不限户籍也不设收入线。

  建设速度在加快,覆盖人群越来越多,保障的形式也日益多样。在厦门,当地前不久出台政策,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可以申请5年内5折租房的优惠政策。目前,约有1.35万人通过了资格审核,正在公示。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下一步,各地要继续加快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加大金融、土地、公共服务等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按计划,“十四五”期间,40个重点城市计划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650万套(间),预计可解决1300万人的住房困难。

(来源:住建部)

 

2021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出炉 GDP增速8.1%总量超110万亿元

  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发布2021年中国国民经济运行数据,2021年全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增长8.1%,总量连续两年超过100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发布会上表示,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散发等多重考验,2021年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主要指标实现预期目标。

  宁吉喆介绍,初步核算,全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114367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4.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3086亿元,比上年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450904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609680亿元,增长8.2%。

  宁吉喆表示,这一年,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比重预计超18%,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将达到25%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8万元人民币,按年均汇率折算为12551美元,超世界人均GDP水平,接近高收入国家人均水平下限。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比上年增加83万人。全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比上年平均值下降0.5个百分点。

  全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1%,两年平均名义增长6.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展望2022年,宁吉喆表示,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国内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从宏观政策看,目前我国通胀率、政府债务水平都在较低水平,货币政策有空间,宏观调控政策工具多,有能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下一步,我国经济增长的动能不仅来自需求“三驾马车”的拉动,而且来自供给的推动;不仅来自内需的扩大,而且来自外需的拓展;不仅来自消费的增长,而且来自投资的发展;不仅来自改革的推进,而且来自创新的带动。我们有信心、有底气,也有能力、有条件,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来源:深圳商报)

 

“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提出 2035年建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

      1月17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综合交通运输基本实现一体化融合发展,智能化、绿色化取得实质性突破,综合能力、服务品质、运行效率和整体效益显著提升,交通运输发展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展望2035年,便捷顺畅、经济高效、安全可靠、绿色集约、智能先进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基本建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快货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基本形成,基本建成交通强国。

      《规划》明确九个方面的主要任务。一是构建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勾画好美丽中国的“交通工笔画”。二是增强交通运输对重大战略支撑服务能力,差异化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三是加强互联互通和一体衔接,推进城市群和都市圈交通现代化。四是扩大优质运输服务供给,推动运输服务多元化品质化发展。五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智能技术深度推广应用。六是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全面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七是夯实安全发展基础,提升安全应急保障能力。八是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九是聚焦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问题,加强现代化治理能力建设。

(来源: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住房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 建设筹集住房89万套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近日在官网发布了《深圳市住房发展“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期间,深圳建设筹集住房89万套(间),其中商品住房35万套,公共住房54万套(间);供应分配住房65万套(间),其中商品住房31万套,公共住房34万套(间)。

      “十四五”期间,深圳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将住房视为民生之要,安居视为发展之本,加快构建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努力构建民生幸福城市。

      《规划》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共生发展、共筑未来为思路,制定“保基本、广覆盖、促宜居”住房总体发展目标,明确供应居住用地不少于15平方公里、建设筹集住房89万套(间)、供应分配住房65万套(间)等具体指标。提出完善住房政策法规体系、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落实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推进物业服务高质量发展、推广绿色低碳宜居建筑等一系列发展策略,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住房发展,不断提升居住水平,逐步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迈进。

      “十四五”期间,深圳以“保基本、广覆盖、促宜居”为总体发展目标,突出住房的民生属性,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为户籍中低收入人群提供基本住房保障,以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为重点缓解新市民、青年人等各类人群的住房困难,以共有产权住房为补充提升居民住房自有水平,稳定商品住房供应,满足合理住房消费需求,不断完善住房体系。通过租购并举、建设与筹集并举、实物供应与货币补贴并举,切实增加住房供给,有效缓解各类居民住房困难问题。多渠道增加住房供给。规划期内计划供应居住用地不少于 15平方公里,力争达到17.5平方公里,力争每年供应的居住用地占建设用地比例不低于30%,规划期前三年供应居住用地不少于五年总量的70%。

      《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深圳建设筹集住房89万套(间),其中,建设商品住房35万套;建设筹集公共住房54万套(间),包括公共租赁住房6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40万套(间)、共有产权住房8万套。

      “十四五”期间,深圳供应分配住房65万套(间),其中,供应商品住房31万套;供应分配公共住房34万套(间),包括公共租赁住房6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20万套(间)、共有产权住房8万套。供应分配保障性租赁住房占供应分配住房总量的比例不低于30%。探索建立公共住房跨区调剂机制,鼓励各区加大公共住房供应分配力度,分区分类逐步缩短公共住房轮候周期,促进供需平衡。

(来源:深圳商报)

 

深圳市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 推进“金融+”战略 建设“四大中心”

      增居住,优民生,深圳从供给侧不断加大居住用地供应力度。全市2021年第四季度存量居住用地的项目和土地总面积分别突破500宗、1000公顷两大“关口”,为去年最高值。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日前在其官网公布:截至2021年12月31日,深圳全市(不含深汕合作区)共有存量居住用地项目537宗,存量用地总面积1017公顷,其中未动工土地面积269.84公顷、已动工土地面积747.16公顷(含未销售土地面积286.17公顷)。

      根据同时发布的存量居住用地项目清单,全市各区的情况为:福田区37个,罗湖区15个,南山区53个,盐田区25个,宝安区84个,龙岗区103个,龙华区73个,坪山区37个,光明区86个,大鹏新区24个。其中,龙岗区存量居住用地项目在全市唯一“破百”,是居住用地供应主力区域之一。

      存量居住用地的项目数量和土地总面积创新高,离不开深圳在供给侧不断加大居住用地供应力度等一系列举措,包括:增加居住用地总供给规模和供应比例、成功推出2021年度三批次居住用地集中公开挂牌出让、蹄疾步稳推进城市更新、拓宽11种居住用地供应渠道、科学合理调整国土空间规划配置、节约集约提高开发强度打造立体城市等。这些措施进一步维护了深圳土地供应市场的良性、理性、稳定、有序、公平,鼓励更多优质市场主体参与城市共建共赢,受到广泛好评。上述存量居住用地项目,可建的住房类型包括:普通商品住房、全年期租赁商品住房、公共住房(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等。

      通过在居住用地中配建一定比例公共住房项目等举措,深圳努力确保新一轮“房改”任务有效推进。目前,一大批公共住房正加快入市脚步。处于“已动工未竣工”状态的项目,包括了福田区安托山片区保障性租赁住房、天健天骄东郡公租房,南山区安居博文苑、安居南馨苑、安居同乐馨苑、安居高新花园,宝安区万科都会四季花园、宝珺园等。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深圳将继续严格落实中央“房住不炒”精神,多措并举“增居住、优民生、强工业、控商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构建“4+2+2+2”住房保障体系(40%商品住房+20%人才住房+20%安居型商品房+20%租赁住房),确保实现“到2035年全市筹建各类住房170万套,其中公共住房不少于100万套”“以1900万常住人口配置资源,人均住房面积不低于40平方米”的年度分解任务,打造先行示范区“住有宜居”民生幸福标杆。

(来源:深圳商报)

 

深圳市宝安区土地整备事务中心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2021年,在宝安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局党组的正确指导下,深圳市宝安区土地整备事务中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湾区核心、智创高地、共享家园”为蓝图,以保障和支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环境改善、治水提质、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加快轨道交通、道路、水务、产业、卫教等一批重大项目土地整备,取得较好成效。具体工作情况如下:

 一、2021年工作情况

  (一)任务导向,全力推进年度土地整备工作任务:根据深圳市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计划(草案),宝安区年年度土地整备总任务为243公顷,其中,产业空间158公顷、民生设施用地35公顷、居住潜力用地48公顷、其他2公顷。深圳市宝安区土地整备事务中心以完成年度任务为导向,结合深圳市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下发的《2021年度土地整备任务完成核定指引(征求意见稿)》,分解任务至各街道,牵头制定年度土地整备任务责任书,将市对区考核的产业、居住潜力、民生等任务细化分解,明确各项任务指标,并由宝安区政府与十个街道签订责任书。同时,为全面落实土地整备工作,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深圳市宝安区土地整备事务中心牵头制定宝安区土地整备绩效考核方案,结合《深圳市2021年度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计划》(草案)和市、区土地整备工作考核督办任务,深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城市发展空间保障(土地整备)”指标评分标准》。

  截至目前,全区共完成土地整备352.08公顷,完成率144.89%,总量居全市第一。其中产业空间整备任务158.5公顷(超额完成任务),居住潜力用地48.13公顷(超额完成任务),民生设施用地37.4公顷(超额完成任务),其他用地108.05公顷(超额完成任务)。

  (二)统筹协调,全力推进市区重点土地整备项目:2021年,宝安区土地整备事务中心严格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全力推进深大城际、轨道12号线北延段、机荷高速改扩建等房屋征收项目及碧头、和一、江边、新桥、桥头等产业整备利益统筹项目。目前,各项目均有序推进,部分项目取得重大进展。

  (三)建章立制,不断提高整备工作水平。

  (四)上传下达,切实加强项目计划及资金管理。

  (五)积极协调,统筹做好轨道交通建设协调工作。

  (六)强化管理,不断加强党建和队伍建设。

  (七)主次兼顾,坚持推进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工作。

 二、2022年工作计划

  (一)强力推进市区重点项目土地整备

  (二)不断加强土地整备体制机制建设

(来源:宝安区土地整备事务中心)

 

2021年,肇庆58个老旧小区启动改造

  以文明创建为抓手,市住建部门近年来因地制宜、内外兼修,改造“里子”,扮靓“面子”,切实以“绣花”功夫抓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大幅改善了肇庆城区老旧小区曾经存在的“脏、乱、差”等问题。

  外墙变新了、道路变平了、设施更完善了,这是端州区九里香小区居民对小区改造后最直观的感受。九里香小区是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小区,小区共有18栋楼房,近400户约1100名居民居住在此。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小区基础配套设施落后。多年前,不少楼房外墙体、楼道墙体就已经泛起了难看的黄色,部分墙面还起了鼓包,一些下水道出现了堵塞现象,小区路面也变得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容易形成积水。除了居住环境差,小区还面临车房缺电和消防设施缺失等问题。

  老旧小区改造,关乎百姓幸福。2020年起,九里香小区开启了“翻新”模式。新铺设了沥青路,修补了楼道和楼房外墙,疏通了下水道并增设了闸板,整治了电线乱飞的现象,为车房接入电力,在居民楼下增加了汽车停车位,增加了十多个微型消防站……一系列改造措施的实施让该小区环境得以大大改善,也让居民住得更舒心更安全。

  在高要区,老旧小区改造同样取得不俗成果。高要区一中教师宿舍小区共有4栋楼房,均建于1998年以前,楼龄超过20年。曾经,小区内破旧的道路、墙体、楼梯间等设施,严重影响在这里居住的110户居民的生活。

  近5年来,市住建局完成了端州、鼎湖、高要3个城区共740个老旧小区改造。2021年,市住建局继续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在全市5个县(市、区)开工改造17个城镇老旧小区项目,涉及58个老旧小区,让更多老旧小区焕发出新的生机,为居民创造“新”的宜居环境,提高广大市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来源:肇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03

政策动态

 

佛山自然资源局顺德分局发布〔2022〕3号(关于《顺德区旧村居改造项目规划容量论证指引》征询公众意见的通告)(含政策解读)

       为进一步明确拆除重建类旧村居改造项目规划容量论证相关操作,根据《佛山市城市更新局关于推动拆除重建类旧村居改造项目实施的指导意见》(佛更新〔2021〕2 号)等文件规定,结合顺德区实际,佛山自然资源局顺德分局草拟了《顺德区旧村居改造项目规划容量论证指引(征询公众意见稿)》。现面向公众征求意见,公众可于 1 月12日至25日登录佛山市自然资源局顺德分局官网反馈意见。

       《指引》的主要内容有:编制目的与适用范围、规划容量论证的流程步骤、规划论证计算容量的计算方式、成本核算计算容量的计算方式、成本动态调整机制等内容。

(来源:佛山市自然资源局顺德分局)

政策解读

在《佛山市城市更新局关于推动拆除重建类旧村居改造项目实施的指导意见》(佛更新〔2021〕2 号)基础上,细化顺德区相关要求。

一、规划容量论证效力

旧村居改造项目以基础数据摸查成果为依据,进行规划容量论证,并随城市更新单元计划审查、报批。

按已批详细规划实施的旧村居改造项目,同样须进行容量论证,并应按照不超过详细规划确定的容量和论证确定的容量两者取中最小值。

二、基础计算容量

确定宅地基础容量、物业基础容量计算标准。其中与南海相比,主要降低按用地方式,测算宅地和物业用地的倍数。

三、改造核算

改造成本缺乏解租垫租费;税费按不可预见成本之外的项目成本的15%计算;地质处理、场地环境调查及土壤修复纳入不可预见成本核算;顺德明确各项成本标准,非区间形式。

 

罗湖区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征求《罗湖区创新型产业用房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为进一步加大对创新型产业的支持力度,强化创新型产业用房规范管理,发挥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根据《深圳市创新型产业用房管理办法(修订版)》(深府办规〔2021〕1号)有关规定,结合罗湖区实际,罗湖区发展和改革局制定《罗湖区创新型产业用房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有:总则、筹建移交、运营管理、入驻条件及配置标准、用房配置流程、租赁监督管理、续租及退出机制、附则等内容。

(来源:罗湖政府在线)

 

中山市自然资源局关于明确中山市地下建设用地使用权价款计收范围的通知

  为加强中山市地下建设用地使用权管理,促进地下建设用地资源合理开发和节约集约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和《中山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办法》(中府〔2021〕1号)等有关规定,结合中山市实际,明确地下建设用地使用权价款计收范围,经中山市政府同意,现将相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中山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办法》(中府〔2021〕1号)实施前已签订出让合同的土地,按照出让合同约定或已经相关政府部门批准利用地下建设用地,或建设地下停车库、配套设施,不计收地下建设用地使用权价款;其余情形按第三、四条执行。

  二、《中山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办法》(中府〔2021〕1号)实施之日起至本通知实施之日止为过渡期。过渡期内发布的出让公告、出让预告或签订出让合同中已明确地下建设用地使用要求的,按要求进行开发建设不计收地下建设用地使用权价款;如未明确,利用地下建设用地建设地下停车库或配套设施的不计收地下建设用地使用权价款;其余情形按第三、四条执行。

  三、本通知实施之日起发布出让公告或出让预告的国有出让建设用地均应明确地下建设用地使用要求。符合以下情形的应计收地下建设用地使用权价款:

  (一)出让的结建地下建设用地为商业、商务办公、仓储和工业等经营性用途的;(二)出让的地表用途为商服用地或住宅用地结建地下停车库或配套设施的;(三)出让单建地下建设用地的。

  四、本通知实施之日起发布出让公告或出让预告的国有出让建设用地符合以下情形的不计收地下建设用地使用权价款:

  (一)地表用途为工矿仓储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且地下建设用地用于建设地下停车库或配套设施的;(二)公益性建设项目历史拆迁安置用地的地下建设用地用于建设地下停车库或配套设施的。

  五、国有划拨地下建设用地用于建设地下停车库或配套设施不计收地下建设用地使用权价款。

  六、集体地下建设用地使用权价款计收范围参照国有建设用地执行。

  七、法律法规对国防、人民防空、防灾减灾、文物保护、矿产资源等地下建设用地计收价款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八、其他未明确情形由市自然资源局报请市政府确定。

  九、本通知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

(来源:中山市自然资源局)

 

珠海:关于征求利用产业园区产业用地及企事业单位自有用地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相关政策文件意见和建议的通知

       为有效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筹集供应,拓宽保障性租赁住房筹集渠道,促进珠海市行政、企事业单位和实体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职住平衡,着力解决珠海市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问题,珠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会同市自然资源局开展了《珠海市关于推进利用产业园区产业用地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通知》《珠海市关于利用企事业单位自有用地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通知》的起草工作,形成公开征求意见稿(详见附件)。现向社会公众广泛征求意见,公众可于2022年1月24日前登录珠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官网提出意见和建议。

 《通知》的主要内容有:

  一、适用范围

  二、基本原则

  (一)权属清晰,规划先行。

  (二)政府引导,市场主导。

  (三)以区为主,市级统筹。

  (四)纳入统筹,强化监管。

  三、规划建设要求

  (一)权属合法

  (二)规划管理

  (三)申报主体

  (四)户型要求

  (五)配套设施

  (六)技术标准

  (七)环保要求

  (八)建设监管

  (九)物业规范

  四、申报流程

  (一)提交申请

  (二)审核认定

  (三)组织实施

  (四)项目验收

  五、运营监督管理

  六、保障措施

(来源:珠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广东省司法厅、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广东省农村宅基地和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管理暂行规定(送审修改稿)》

  《广东省农村宅基地和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管理暂行规定(送审稿)》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起草。收到送审稿后,广东省司法厅会同省农业农村厅、自然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在实地调研、听取意见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了修改,形成送审修改稿。根据《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的规定,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于2022年2月9日前登录广东司法厅官网提交意见。

     《规定》的主要内容有:总则、规划和用地、农村宅基地审批、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管理、农村宅基地的流转、监督检查与法律责任、附则等内容。

(来源:广东省司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