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之眼 | 长春水文化生态园:展陈城市故事的新画卷
2022-07-21 来源: 卓越城市更新集团
分享:
0
返回

长春水文化生态园

工业格调、历史印痕,一处处修旧如旧的老建筑,斑驳墙体与周边现代建筑完美融合,一种跨越时空的张力油然而生……漫步在集生态景观、工业文化于一体的长春水文化生态园,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这里是国内少有以“水文化”为主题的园区,在这里市民可以尽享城市繁华中的自然之美。

长春净水厂旧貌

长春水文化生态园前身是始建于1932年的长春市第一净水厂,选址在南岭周边草木茂盛的低矮山丘上,从建成到2015年搬迁新厂址,南岭水厂供给着长春80余年的洁净水,也是弥足珍贵的城市工业史记忆。从工业遗存到如今,长春水文化生态园又经历了怎样的蝶变重生过程呢?

设计总图

净水厂区周边有多处历史街区,且临近伊通河生态长廊与南湖公园,面对这样一片特色区域,设计团队依托“历史+文化+生态”的禀赋优势,计划将园区打造成为城市中心生态绿地,使之成为既能保护城市工业历史遗迹,又可实现优化城市产业结构等愿景的大型文化创意园区。

激发活力 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

空中栈道

在规划中,为有效避免城市活动的涌入会对原生环境产生冲击,针对原厂区内路网混乱情况,规划将车行流线控制在外围,中心绿地则作为无车区域。

园区内还搭建了慢行系统,漫步游览于园区的空中栈桥,不仅可享受独特的感官体验,更是为园内的原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及迁徙廊道,形成人与动植物共存的生态结构。

活动草坪

园区的多功能草坪活动空间是由原沉淀池重新规划而来,融合旧有的工业建筑和艺术装置,打造成儿童游戏场所、休憩空间或公园核心剧场。

园区会定期举行戏剧、音乐会、篮球赛等娱乐活动,各个年龄层都可找到乐趣所在。丰富的城市活动让历史与现代无缝对接,这个旧有工厂已成功转变为长春最具吸引力的市民活动空间。

生态循环 保护环境多样性

园区净化与循环系统

设计师重新利用场地的35m高差和雨洪净化技术,规划建设地表径流、雨水花园及池体净化系统,使得整个园区实现自净化。

清理的枯枝、树叶也可作为养料还给森林和土地,废弃的木方、石料转化成公园辅装材料,最大化减少材料污染与碳排放量。

湿地

设计师通过研究园区里植物群落的数量、生态习性,清理了场地内侵占力强的树种,充分保护园区的古树名木。补充大量本土植物与抗虫害树种,用稳定的多样性绿植形成特色湿地风景,并为本土动物提供栖息繁衍的场所。

尊重场地 延续历史与文化记忆

净水工艺博物馆

园区通过对场地工业肌理、历史文脉保护和利用来突显项目的特征及历史记忆,尊重场地特性,减少开发带来二次破坏的可能性。

为保护和修缮场地内的净水系统及其建筑团,设计团队对厂区原第一、二净水车间等6幢老建筑进行简单改造,保留了厂房原有工艺流程,最大化呈现历史风貌,市民能够在此了解净水工艺,充分感受80年前的空间场景。

蓄水池体验区

蓄水池是园区最独特的标志性空间,分为露天及封闭两种空间状态。规划去除了封闭性蓄水池的顶部结构,保留底层通风廊道,利用通道墙体将水池分成两个空间。

一侧结合雨水花园和趣味净水设施打造体验区,另一侧植入艺术装置,由柱阵与喷水雕塑形成水艺术空间,市民可与历史空间进行近距离互动与对话。

露天蓄水池

露天蓄水池则恢复原有蓄水功能,结合亲水栈桥、水生植物等,增强人与水的互动性,打造市中心稀缺的生态湿地科普区。场地中的废旧机器也得以保留利用,重新赋予新的艺术形象,与市民及环境产生新的城市话题及共鸣。

厂区里满是自然植物与工业建筑共同生长的景象,生长的爬藤是建筑生机盈盈的绿色表皮。 

旧工业构件改造的艺术装置

而户外丰富的工业构件被塑造为个性鲜明的公众艺术雕塑,是工业艺术盛宴也是园区活力的呈现,艺术氛围浓郁。

文创植入 调整完善产业结构

文创空间

长春水文化生态园带来的不仅是城市中心罕见的绿色森林,还是城市服务设施的完善。作为新生的创意文化园区,文创办公、商业、艺术中心、博物馆、展览馆等业态也在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了开放化、功能化、生态化的创意办公产业群。

业态结构的更新又带动着城市区域升级,长春水文化生态园不仅实现了市民、自然环境与历史遗迹的和谐共生,还为老城区、老工业区的市民生活质量改善、环境治理、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新的改造思路。

因水而生 文化与生态交融典范

古老与现代、历史与艺术、前卫与沧桑在这里交融碰撞,工业气质与现代艺术格调灵动共舞,上世纪的沧桑故事在水雾跳跃间令人惊艳。以“水文化”为主题,长春水文化生态园在设计中用景观思维统筹规划,通过一系列腾笼换鸟、修旧如旧、适度增新、新旧并置改造手法,园区已成功打造为充满文化感、时代性、功能与情景交融的崭新城市文化地标。

这片因水而生的建筑和场地,既是水文化生态标杆,也是城市活动、产业结构升级充分融合的全新探索模式,为工业遗产保护提供了成功的更新改造新典范。

*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仅为内容分享,不做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版权所有者有争议,请联系后台处理。

【图文参考原出处:水石设计、景观中国网、新华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