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昌平区城南街道,一座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旧小区——昌盛园社区,曾是城市发展浪潮中的“失落孤岛”。私搭乱建的棚屋、割裂邻里的围墙、逼仄的公共空间,将居民生活困于方寸之间。2020年,一场以“破墙”为象征的旧改行动,不仅推倒了36堵实体围墙,更打破了横亘在居民心间的无形壁垒。如今,这里绿树成荫的步道上飘荡着孩童的笑声,议事厅里传递着邻里的温度,成为北京城市更新中“见物更见人”的鲜活样本。
▲昌盛园社区改造前后对比图。
破墙启新
“割裂社区”的重生起点
昌盛园社区的改造,始于一场“破墙”的勇气。40栋居民楼分属21家产权单位,36堵围墙将社区切割成零散的“孤岛院落”。私搭车棚侵占消防通道,斑驳墙皮剥落着岁月的裂痕。社区内仅有的公共空间被分割成21个“自留地”,孩子们在防盗网后张望,老人们守着阳台度日,邻里之间最熟悉的竟是彼此防盗门的样式。
这种物理空间的割裂,折射出更深层的社区治理困境:产权单位各自为政、物业管理长期缺位、居民参与意识淡漠。当城市更新的春风吹向这里时,如何让“千头万绪”的旧改真正落地,成为考验基层智慧的难题。
硬件焕新
重塑社区空间风貌
旧改工程如同一场精心雕琢的艺术创作,对社区楼间空间展开大规模改造,约6万平方米的区域重焕生机。昌盛园社区新增1.4万平方米绿地,600余棵乔木亭亭如盖,绿色的希望在社区中蔓延开来,便民广场等高品质公共空间焕然一新,累计改造提升超1800平方米,成为居民休闲、交流与活动的温馨港湾;蓝色环形步道如灵动丝带蜿蜒800米,塑胶儿童乐园里跑道、滑梯、沙坑一应俱全,超1000平方米的空间回荡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雨水花园2000余平方米,中草药种植基地400余平方米,还有10处绿色低碳智慧化设施与3处智能垃圾桶站,悄然融入现代生活元素,让社区在传统与现代间寻得平衡,环境品质大幅跃升,居民生活舒适度显著增强。
▲社区一景。
▲儿童游乐空间。
管理升级
构建长效保障机制
物业管理的革新是昌盛园旧改的关键一笔,该项目通过依法合并物业管理区域、引进统一物业,确保了改造效果长效保持,并建立居民议事厅,规范开展居民议事活动,持续引导居民参与社区建设。以丰富多彩社区活动,如设计评选社区 LOGO,不断提高居民认同感和幸福感,做到了拆除“围墙”的同时打通了“心墙”,让居民身处美好家园,享受幸福生活。从硬件设备维护到居民基础生活保障,再到居住环境卫生清扫,事无巨细,皆精心打理,这一举措不仅确保改造效果持久稳固,更促使社区建设管理步入良性循环,借由合并分散小区与优化资源配置,物业管理成本降低,服务品质却节节攀升。
▲共商共治墙。
▲社区一景。
人文浸润
凝聚社区精神内核
在物质环境蜕变的同时,昌盛园社区深挖人文内涵,精心打造精神家园。昌盛议事厅、健康站、童心苑三处公益用房成为文化活动的活力引擎;家风家训课、书法课、柔力球课等多彩课程蓬勃开展,吸引老中青三代居民踊跃参与,在知识与技艺的交流中,邻里情谊愈发醇厚;社区党委引领成立公益联盟,社会组织、公益单位、党员志愿服务队携手并肩,“重返20岁”“邻里市集”等50余场特色活动精彩纷呈,“昌盛无界”议事品牌熠熠生辉,创新的“居民服务居民”路径让多元主体活力迸发,温暖和谐的社区氛围弥漫在每一寸土地。2022年,昌盛园社区荣膺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成为人文社区建设的闪耀典范。
▲青少年低碳教育基地。
▲低碳马拉松健身步道。
街区拓展
引领全域更新潮流
昌盛园社区的旧改成就并未局限于内部,其成功经验如璀璨星火,在周边街区呈燎原之势,介山路改造便是生动例证,“昌盛模式”在此落地生根。街道成立“商居同盟”,汇聚商户、居民、产权方等多方智慧,统一街区风格,定制个性店招,满足生活需求。统筹资金高效投入,每延米2万元实现街区品质飞跃,交通井然有序,“昌盛小街”烟火重燃、时尚四溢,成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鲜活样本,推动以点带面的街区全域更新格局蓬勃发展,为城市更新注入强劲动力。
▲改造后的昌盛小街。
昌盛园的改造,实现了从“乱”到“治”的可喜变化,探索出了老旧小区改造的“昌盛模式”,这不仅是一次空间的更新,更是一次人心的凝聚。它用行动证明,旧改不仅是拆墙建路,更是搭建一座连接人心的“心桥”。在这里,居民不仅拥有了更好的生活环境,更找回了久违的邻里温情。昌盛园的故事,成为北京城市更新进程中人文关怀的生动缩影,为老旧社区焕发新生提供了可参考的实践样本。
*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仅为内容分享,不做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版权所有者有争议,请联系后台处理。
【图文参考原出处:北京发布、北京昌平、昌平青年、昌平城南、Urban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