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松,龙华街道下辖社区。古时称其为“楼溪”,油松“游”姓人居多,东晋时期游氏祖先从福建、东莞地区迁徙而来,看中了油松河流两岸资源优势,在此大力发展水运交通运输业、商业贸易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因此油松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富饶之乡。自古重视教育的油松村亦出过许多秀才进士,文化氛围浓厚,人才辈出。
改革开放后,这里更是成为助力深圳现代化工业发展的重要地区,油松隶属龙华街道,处于龙华区发展中心位置,与福田区相毗邻,经济基础及发展劲头十足。片区范围内道路交通发达,梅观高速与龙华大道等多条主干道穿越而过。
无论是历史上亦或今天的油松,区域底蕴依旧,风土人情与发展机遇共存。游走周边的街巷之中,学校、医院、宗祠庙宇、小食店......满眼是平常却热闹的画面,缩影着一代又一代来此打拼的人的生活景象。
● 一道风味跨越两城 ●
这里随处可见的小吃店铺映射着来深者的奋斗痕迹,打点的不仅是生活更是思乡的心。龙华大道边伫立着一家小小门店,卖的是具有两百多年历史的河北名吃香河肉饼。
明时民族迁徙,一个回族哈姓人家定居香河,随着其祖传的肉饼技术不断创新和传承,风味独特的肉饼飘香万里、名开四方,使得香河肉饼成为大家心目中十分具有地区标识性的风味小吃。
拥有十多年制饼手艺的老程夫妇先前在北京以此为生,后随子女来到深圳扎根,地道的美味信息不胫而走,引得许多食客前来品尝。
天不亮便要开始准备当天食材,揉面醒面、剁肉调馅,好几种食材就绪后,晨曦缓慢照亮城市,老板夫妇便开始迎接那一波波食客,每天如此。
//
小店周边有许多生活小区,人们信步而来缓慢品尝,可阿姨的手脚却十分麻利。精准扯下大小适量的面团揉捏展开,肉馅是用葱姜蒜搅拌调味后的绵软肉泥,搅上些许香油封水锁味。
需要用时要熟记“一斤面,二斤肉”的比例口诀,肉多面少则需要将面皮擀到细薄,完整绵密包裹住肉泥。木棒捶打数次,增加面皮纹理也使面皮遇热更易膨胀。
//
烙好的肉饼需趁热切分装盘,腾腾热气携着香味从饼皮里钻了出来。微微焦黄的面皮已与肉馅分离开来,外酥里嫩,油浸后肉馅也已若隐若现,地道的香河肉饼主要为猪肉大葱馅和牛肉青椒馅,各有风味,吃起来油嘴却不腻口,荤香十足。
● 面里也有大乾坤 ●
“来襄阳不吃这碗牛肉面,便是白来一遭。”而当一碗纯正的牛肉面传承两代人、跨越一千多公里驻扎深圳,这家开在油松市场附近的彭家牛肉面馆又不知抚慰了多少襄阳老乡的游子心。
牛肉嫩薄新鲜,汤底醇厚,豆芽虽不起眼却是牛肉面的奇妙所在,当你嚼够了饱实的碱面,咬到几根脆生的豆芽便是给牙口“偷个懒”。
除了牛肉牛杂面,店里还有较为少见的海带豆腐面,这是湖北地区特色的素菜浇头。早晨来一碗素菜面,加一碗黄酒是当地人最爱的过早吃法。
//
襄阳黄酒类似米酒,酒色乳白入喉醇香,用糯米搭配黄酒酒曲发酵酿制而成,不涩不辣十分温补。听老板说许多老乡来到店里会吼上一声“二两面、一碗酒”,这极具襄阳的武侠气质,在一口面、一口酒的豪迈中开启新的一天。
● 简单美味用心成就 ●
不同于潮汕绿豆饼的厚重脆香口感,这家绿豆饼是苏式口味的清新与淡雅。老板坚持每一个都是手工出品,每天限量1500个以保质保量。
● 赋予简单食材魅力 ●
张氏大刀铡面馆的老板是地道的陕西人,操着一口方言做着地道的陕西面食小吃。陕西关中地区自古盛产小麦,如同它的古老历史,陕西的面食也被赋予深厚的文化特色。
//
● 崭新油松正在蜕变 ●
//
油松项目改造后效果(最终效果以政府批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