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记忆·寻味广东 | 油松:小吃欢宴,烟火拾味
2021-09-30 来源:卓越城市更新集团
分享:
0
返回

油松,龙华街道下辖社区。古时称其为“楼溪”,油松“游”姓人居多,东晋时期游氏祖先从福建、东莞地区迁徙而来,看中了油松河流两岸资源优势,在此大力发展水运交通运输业、商业贸易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因此油松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富饶之乡。自古重视教育的油松村亦出过许多秀才进士,文化氛围浓厚,人才辈出。

改革开放后,这里更是成为助力深圳现代化工业发展的重要地区,油松隶属龙华街道,处于龙华区发展中心位置,与福田区相毗邻,经济基础及发展劲头十足。片区范围内道路交通发达,梅观高速与龙华大道等多条主干道穿越而过。

无论是历史上亦或今天的油松,区域底蕴依旧,风土人情与发展机遇共存。游走周边的街巷之中,学校、医院、宗祠庙宇、小食店......满眼是平常却热闹的画面,缩影着一代又一代来此打拼的人的生活景象。

   ● 一道风味跨越两城 ●   

这里随处可见的小吃店铺映射着来深者的奋斗痕迹,打点的不仅是生活更是思乡的心。龙华大道边伫立着一家小小门店,卖的是具有两百多年历史的河北名吃香河肉饼。

明时民族迁徙,一个回族哈姓人家定居香河,随着其祖传的肉饼技术不断创新和传承,风味独特的肉饼飘香万里、名开四方,使得香河肉饼成为大家心目中十分具有地区标识性的风味小吃。

拥有十多年制饼手艺的老程夫妇先前在北京以此为生,后随子女来到深圳扎根,地道的美味信息不胫而走,引得许多食客前来品尝。

天不亮便要开始准备当天食材,揉面醒面、剁肉调馅,好几种食材就绪后,晨曦缓慢照亮城市,老板夫妇便开始迎接那一波波食客,每天如此。

//

700.jpg

小店周边有许多生活小区,人们信步而来缓慢品尝,可阿姨的手脚却十分麻利。精准扯下大小适量的面团揉捏展开,肉馅是用葱姜蒜搅拌调味后的绵软肉泥,搅上些许香油封水锁味。

需要用时要熟记“一斤面,二斤肉”的比例口诀,肉多面少则需要将面皮擀到细薄,完整绵密包裹住肉泥。木棒捶打数次,增加面皮纹理也使面皮遇热更易膨胀。

600.jpg

//

烙好的肉饼需趁热切分装盘,腾腾热气携着香味从饼皮里钻了出来。微微焦黄的面皮已与肉馅分离开来,外酥里嫩,油浸后肉馅也已若隐若现,地道的香河肉饼主要为猪肉大葱馅和牛肉青椒馅,各有风味,吃起来油嘴却不腻口,荤香十足。

   ● 面里也有大乾坤 ●   

“来襄阳不吃这碗牛肉面,便是白来一遭。”而当一碗纯正的牛肉面传承两代人、跨越一千多公里驻扎深圳,这家开在油松市场附近的彭家牛肉面馆又不知抚慰了多少襄阳老乡的游子心。

襄阳牛肉面创于三百多年前的清康熙年间,在襄阳人心里“地位崇高”,几天不吃便口中无味。不同于兰州牛肉拉面,襄阳牛肉面讲究的是一辣二麻三鲜,而辣和麻就都隐藏在特别的汤底中。

襄阳的面汤需用牛油配比加入各式辣椒、香料熬制成红油汤底,案台摆有七八个电饭煲用来盛浇头,醇厚的红油底下便是满满的牛肉牛杂等食材。

5000.jpg

手工揉的细黄碱面有嚼头但却不苦涩,前一晚需下锅过凉摊开。食客点单后,老板行云流水般抓一笊箕面放进水中,滚两圈、抖一下,最后加入一把老板自己育植的黄豆芽,浇上红汤浸透碗底,一碗素面便被成功加持。老板会舀起一大勺牛肉浇头放在面上,分量充足。

牛肉嫩薄新鲜,汤底醇厚,豆芽虽不起眼却是牛肉面的奇妙所在,当你嚼够了饱实的碱面,咬到几根脆生的豆芽便是给牙口“偷个懒”。

除了牛肉牛杂面,店里还有较为少见的海带豆腐面,这是湖北地区特色的素菜浇头。早晨来一碗素菜面,加一碗黄酒是当地人最爱的过早吃法。

4000.jpg

//

襄阳黄酒类似米酒,酒色乳白入喉醇香,用糯米搭配黄酒酒曲发酵酿制而成,不涩不辣十分温补。听老板说许多老乡来到店里会吼上一声“二两面、一碗酒”,这极具襄阳的武侠气质,在一口面、一口酒的豪迈中开启新的一天。

   ● 简单美味用心成就 ●   

钱记绿豆饼店开在隐蔽街巷中,店面很小,万分难找却门庭若市。只因老板娘做的绿豆饼深受家人邻居喜欢,便在一年前开了小门店卖绿豆饼,这份手艺现在收获的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喜爱与追捧。

不同于潮汕绿豆饼的厚重脆香口感,这家绿豆饼是苏式口味的清新与淡雅。老板坚持每一个都是手工出品,每天限量1500个以保质保量。

1.jpg

2.jpg

从起酥包馅、压皮烤制,每一步老板都有近乎严苛的要求。入烤饼盘中烤制20多分钟,期间起锅翻面浇上一层薄油,使内里均匀受热、表皮酥烂。
\
饼皮上点缀有不同颜色搭配的芝麻粒以区分口味,原味的绿豆饼选材是来自老板老家东北的脱皮大绿豆,个大质优,手工研磨至粉质精细,微甜的口感十分温润,外皮酥碎内里软绵,一抿即化。

最受欢迎的属老板研发创新的山楂味,在绿豆粉中加入手作的山楂酱,糯甜中带着一丝酸香,口感叠加最是美味。蔓越莓口味则是加入了蔓越莓果干,在沙沙的馅料里吃到惊喜果干,别有一番滋味。

   ● 赋予简单食材魅力 ●   

张氏大刀铡面馆的老板是地道的陕西人,操着一口方言做着地道的陕西面食小吃。陕西关中地区自古盛产小麦,如同它的古老历史,陕西的面食也被赋予深厚的文化特色。

//

关中地区素有“十大怪”说法,“第一怪”便是陕西特色小吃裤带面,当地有歌谣唱道:“三秦面条真不赖,擀厚切宽像裤带。面香筋道(宽像裤带)细又白,爽口耐饥燎的太。”
除了奇特的形状,佐面的臊子汤更是讲究,将肥瘦相间的猪肉碎翻炒出锅,胡萝卜、木耳、豆干等食材切丁翻炒后加适量猪肉熬汤即可,面上铺满臊子,五颜六色也寓意着五谷丰登、农作丰收。

花样百出的小吃奠定了陕西这个面食王国的地位,就连“洗面”出来的面筋也能成为人们日常小食。面筋吃法多样,可炒可烧烤,也可制作胡辣汤。

关中地区最为常见的便是凉拌面筋,用些许豆芽、豆干等清凉食材一同凉拌,点睛之笔是加上陕西陈醋,吃来十分清新解腻。

甑糕是关中、晋南地区少见的用稻谷制作的小吃,是从唐朝的“粉糍”演变而来,因用古老的器具“甑”蒸制而得名。“长碓捣珠照地光,大甑炊玉连村香。”陆游的这首诗描写的便是风味小吃甑糕。
传统的甑糕仅用糯米与大枣拌匀上火蒸至熟烂,时间火候一到,糯米也染为枣红,软烂的糯米粘性极强,使得甑糕形色俱佳,软弹富有嚼劲,擓上一勺甜香味十足,口感醇厚。

   ● 崭新油松正在蜕变 ●   

小吃是地区的文化名片,千城千色。在寻找那一口家乡味道时,徜徉街巷、随行随尝,感受舌尖绽放愉悦。树木成荫蜿蜒成浪,人们走在幽静的道路上,奔赴或忙碌。

//

在时间的更迭下,城区四周正在悄声变化,变得崭新和有活力。

油松项目改造后效果(最终效果以政府批复为准)

卓越城市更新集团也正为龙华的发展贡献力量,于油松片区布局的城市更新项目是龙华十三个重点统筹片区项目之一。后期将结合片区的发展定位开展更新改造,地块将打造为以居住为主,集商业、办公、教育为一体的服务于片区整体规划功能需求的高标准配套社区,贡献保障房、教育及公交首末站等公共配套,规划打造一条绿色低碳且充满活力的“森林绿谷”街区,塑造绿色城市标杆。
今年8月4日,油松城市更新项目已正式签订土地出让合同,成功实现交地。此举标志着卓越城市更新油松项目已完成全部城市更新前期流程节点,正式进入后期开发建设阶段。项目在建成后将极大改善片区品质、提升城市形象,人们的生活也将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