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快讯 | 行业信息速览
2022-01-28 来源:卓越城市更新集团
分享:
0
返回

 

 

01

行业资讯

 

国家发展改革委 商务部发布深圳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含政策解读)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和《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部署要求,为进一步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加快推进综合改革试点,持续推动放宽市场准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牵引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1月26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关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

  一、放宽和优化先进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领域市场准入:创新市场准入方式建立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交易平台,放宽数据要素交易和跨境数据业务等相关领域市场准入,优化先进技术应用市场准入环境,优化5G、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方式,支持设立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

  二、完善金融投资领域准入方式:提升农产品供应链金融支持能力,推动深港澳地区保险市场互联互通,提升贸易跨境结算便利度,优化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市场环境。

  三、创新医药健康领域市场准入机制:放宽医药和医疗器械市场准入限制,试点开展互联网处方药销售,优化人类遗传资源审批准入服务,放宽医疗机构资质和业务准入限制。

  四、放宽教育文化领域准入限制:支持深圳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优化网络游戏、视听、直播领域市场环境。

  五、推动交通运输领域准入放宽和环境优化:优化邮轮游艇行业发展市场准入环境,统一构建海陆空全空间无人系统准入标准和开放应用平台,放宽航空领域准入限制,支持深圳统一布局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六、放宽其他重点领域市场准入:完善深圳珠宝玉石行业准入体系,放宽通信行业准入限制,展检验检测和认证结果采信试点,放宽城市更新业务市场准入推进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化养老托育市场发展环境。

(来源:i深圳)

政策解读

《关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

 

本意见支持深圳在多领域放宽市场准入,涉及城市更新领域的重要条款如下:

(1)优化城中村和老旧小区改造等领域的准入环境。(鼓励市场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城中村和老旧小区改造)

(2)鼓励城中村实施规模化租赁改造,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需及时关注城中村综合整治范围调整)

(3)结合公共利益,试点在城市更新项目中引入“个别征收”、“商业和办公用房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等机制。(“个别征收”在深圳更新条例中已有相关条款;“商业和办公用房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在2020年深圳住建局已有相关征求意见稿,目的是盘活存量闲置商业和办公用房,加大租赁住房供应,在不改变原土地用途、土地使用年限和容积率前提下,限定整体确权、整体转让。关注政策适用范围是否会有变化)

(4)针对涉产权争议的更新单位,研究制定并完善“个别征收、产权注销”或“预告登记、产权注销”等特别城市更新办法。(深圳更新条例中已有相关条款)

(5)探索城市更新与城市历史遗留问题、违法建筑处置和土地整备制度融合机制。(相关政策已经在拟定中,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制度将进一步融合)

 

稳字当头 稳中求进 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

  1月20日,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以视频形式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1年工作,分析形势和问题,研究部署2022年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王蒙徽作工作报告。

  会议认为,2021年,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有力推动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定标准、建平台、强考评,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新格局;紧扣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住房和城乡建设在扩内需转方式调结构中的重要支点作用,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是统筹疫情防控与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全国市政公用、环卫、物业等1100多万相关行业从业人员无私奉献,有力保障了城市运行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

       二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建立部省市调控责任机制,加强政策协调联动。

       三是扎实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全国40个城市新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94.2万套。

       四是稳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实施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在59个样本城市开展城市体检。制定“城市营建要则”,加强城市建设底线管控,严控超高层建筑规划建设,防止在城市更新中大拆大建。

       五是深入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年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开工49.29万户。

       六是加快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积极发展装配式建筑,开展钢结构住宅建设试点,大力推广绿色建筑。

       七是防范治理城乡建设领域风险隐患。指导做好十堰燃气爆炸、郴州房屋倒塌等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

       八是深化拓展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专项治理“体外循环”和“隐性审批”问题。

       九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大力推进政治机关建设。

  会议要求,2022年要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二是推进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四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五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六是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七是推动改革创新和法治建设。八是加强党的建设。

(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

 

2021年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56万个

       从20日举办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获悉,2021年,我国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全国40个城市新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94.2万套,新开工公租房8.8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165万套。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56万个,惠及居民965万户。

  与此同时,稳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2021年,共在59个样本城市开展城市体检;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垃圾分类的小区超过26万个;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批“新城建”项目落地见效;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全年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开工49.29万户,全国90%以上的自然村实现生活垃圾收运处置。

  防范治理城乡建设领域风险隐患。2021年,排查整治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安全生产隐患77万个,整治城市燃气安全隐患38.66万处,基本完成全国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摸底和用作经营的农村自建房阶段性整治。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将坚持租购并举,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大力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以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为重点,全年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40万套(间)。

(来源:住建部)

 

广东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加快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      

      1月20日上午,广东省第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在广州开幕,代省长王伟中代表省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这份工作报告总结了2021年广东的发展情况,也擘画出2022年广东的发展蓝图。其中,今年广东在“双区”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注入强大的动力。

纵深推进“双区”建设  

  报告提到,要纵深推进“双区”建设和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推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推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落地落实。其中包括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加快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推进广佛环线、深惠等城际项目,提升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融合发展水平。同时,抓好皇岗口岸重建工程,创新口岸通关模式。

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2022年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充分释放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潜力,同步推动扩内需、转方式、调结构,促进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多措并举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功能与住建部提出的期望和要求不谋而合。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为系统性解决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和模式,报告提出,今年广东将深入推进“一核一带一区”建设,持续加大资源统筹、政策供给力度,提升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

  一是提升珠三角核心区主动力源功能,推动广州、深圳深化战略合作,共同发挥好核心引擎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广佛全域同城化、广清一体化和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水平。二是提升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发展能级,发展壮大绿色石化、新能源等优势产业,培育一批千亿级临海产业集群。三是加快北部生态发展区绿色发展步伐,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支持各市壮大县域、镇域经济,因地制宜发展水经济、清洁能源、绿色矿业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报告提出将以省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制定实施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深刻吸取广州市大规模迁移砍伐城市树木问题教训,尊重城市发展规律,传承城市历史文化,以绣花功夫、更多采用微改造方式推进城市更新,坚决防止出现急功近利、大拆大建等破坏性“建设”问题。着力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加快完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强化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推进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县域统筹,推动更多基础条件好、综合实力强的县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

(来源:广东建设报)

 

三个月完成三年任务 深圳整改31333亩违法用地

      近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布数据,2021年9月至12月,深圳共整改31333亩违法用地,占全市32171亩违法用地的97.4%,仅用3个月就完成了一项原本需要三年才能完成的任务,以“深圳速度”推进实现深圳人“开门见绿”的梦想。

      违法用地清查整治行动,即全面清查2013年以来自然资源部卫片执法检查发现的存量违法用地图斑,以此摸清深圳现有违法用地底数,并剖析和了解违法用地产生原因。

  媒体了解到,此次对全市违法用地的整改治理,整治亮点频出。整改的31333亩违法用地中,拆除复耕复绿达15677亩,占50.03%,比原计划超出10%;完善手续15656亩,占49.97%,深圳人目之可及的“绿”更多了。

       此次行动中,违法用地整治工作开展依法依规,井然有序。截至2022年1月15日,未发生任何舆情和信访情况,拆除过程依法依规。全市多个区整改率超过95%。其中,福田区、盐田区达到100%。

       虽然整个行动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压力大,但整治行动力度空前,全面梳理了建设用地审批堵点难点问题,从源头遏制违法用地;建立“一张清单”“一套机制”“一个平台”,通过压实各方责任,明确工作机制,实行挂图作战。

       同时,整改行动中还重视疏堵结合。一方面“严起来”“长牙齿”,对拒不配合的依法强力拆除;另一方面推动审批提速提效。尤其是出台了工作指引,为处置各类违法项目提供政策依据;创新“容缺”机制,特事特办、容缺受理;创新整改路径,尊重历史、实事求是,“注记销号”、延期处理。

       下一步,深圳将继续以“猛虎出山”的气势,巩固工作成果,强化严管严查,落实长效管理,重拳打击违法用地,让深圳成为绿意盎然、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来源:深圳特区报)

 

深圳经济总量站上3万亿元新台阶

  1月25日中午,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市长覃伟中向广大网民朋友发出的拜年信里,透露了这个重要信息。回顾历史,深圳经济总量是一条向上跃升的曲线:1980年建立经济特区伊始,经济总量仅2.7亿元,2010年突破万亿元大关,2016年站上2万亿元台阶,2021年突破了3万亿元。

  对深圳来说,意味着城市发展能级更高、辐射带动作用更强

  深圳经济总量从2.7亿元到1万亿元用了30年,从1万亿元到2万亿元用了6年,从2万亿元到3万亿元用了5年。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后,深圳发展实际上进入了平稳上升期。而按照深圳“十四五”规划《纲要》,到2025年深圳经济总量要超过4万亿元。五年再上一个新台阶,步稳蹄疾,显示出这座城市已迈入自信从容的发展期。特别要提出的是,深圳是在应对外部环境极度严峻复杂、新冠疫情几度袭扰的情况下,取得经济总量破3万亿元成绩的。打开这张成绩单,可见的是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过万亿元,财政收入超万亿元;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万家,每千人拥有商事主体215.7户;是鹏城实验室、光明科学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一批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形成,74位全职院士集聚,在站博士后超5000人、科技人才超200万人,各类人才总量达到600万人……深圳的经济发展是实实在在的,是深具潜力的。当前,包括深圳、东莞、惠州全域和河源、汕尾两市都市区部分的深圳都市圈,已经有了3万亿量级的深圳、1万亿量级的东莞、近5000亿量级的惠州,整个都市圈经济总量预计超过4.7万亿元。如此一个经济体量的都市圈,其发展动能、发展势能当然不可小觑。

  对广东来说,意味着“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加快成形成势

  经济总量破3万亿元,深圳打头,广州紧随其后。25日上午开幕的广州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传出消息,2021年广州 GDP达2.82万亿元,离3万亿元大关一步之遥。广东拥有两座经济总量超3万亿的龙头城市指日可待,加上已晋级中国城市GDP“万亿俱乐部”的佛山、东莞,还有惠州、珠海、茂名、江门、湛江、中山、汕头等一批后起之秀,中国经济第一大省的地位不可撼动。

  对粤港澳大湾区来说,意味着核心引擎功能进一步增强,大湾区发展动力更足

  与东京湾区、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有着最大的面积、最多的人口。而在经济体量方面,随着深圳经济总量破3万亿元,预计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11城GDP可超过12.5万亿人民币,按年平均汇率算约合1.94万亿美元。粤港澳大湾区将坐稳世界湾区第二位置,并与经济实力最强的东京湾区有得一拼。

(来源:深圳特区报)

 

深圳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推动绿色发展

  前不久,UNIDO-UNEP绿色产业平台中国办公室发布《2021中国城市绿色竞争力指数报告》,深圳的城市绿色竞争力在全国289个城市中排名第一,绿色发展动能强劲。当前,生态环境问题世界瞩目、国家重视、百姓关注。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前所未有的高度,市委七届三次全会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放在突出位置进行专题部署。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展望新的一年,深圳将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推动绿色发展,努力打造可持续发展先锋,扎实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更大突破,助力全市加快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再上新台阶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过去的一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第一年。这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同心同德,聚力攻坚,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再上新台阶。2021年,深圳大气环境质量稳步提升,PM2.5年均浓度进一步降至18微克/立方米,为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水平。水环境质量持续巩固,全市21个国控省控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Ⅳ类及以上,西部海域无机氮浓度同比下降9.2%,茅洲河、大沙河入选全省十大美丽河湖,小微黑臭水体整治荣获省污染防治攻坚战典型案例。“无废城市”建设扎实推进,高水平完成100项试点任务,各类固体废物实现全部无害化处置。这一年,深圳还高质量完成中央环保督察迎检任务,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再添硕果,大鹏新区荣获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全面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深圳市委七届三次全会提出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推动绿色发展,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加快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新目标和新要求。这为新的一年全市生态环境建设擘画了工作蓝图。“降碳”是推动经济结构绿色转型,加强污染源头治理的核心举措,也是当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重要抓手。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2022年,深圳将全面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接下来,深圳将加强顶层设计,加快推动出台“双碳”工作“1+N”政策体系首批政策。突出抓好基础研究,谋划与国家级的研究团队合作,对能源、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全面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研究。加快推进前海合作区、龙岗区省级碳中和试点示范区建设,开展重点企业减污降碳试点,全力完成国家碳监测试点任务。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22年,深圳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下更大力气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大气环境方面,实施深圳蓝可持续行动计划,以臭氧污染防治为核心,强化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和区域联防联控。在水环境方面,突出“六水”共治,强化水生态保护和水生态修复,推动治水向“提质”迈进;实施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制度,完善风险管控机制,推动入海河流“降总氮”。此外,深圳还将深入推进在“无废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固体废物本地利用处置能力;全力实施“降噪”行动,突出抓好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整治;精准实施“利剑六号”专项执法行动,保持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持续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工作等。

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日前,深圳气候投融资改革首批试点业务合作签约仪式在华夏银行深圳分行举行,标志着深圳市气候投融资改革制度框架下第一批入库项目获得融资,也意味着深圳市气候投融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改革成果正式落地。深圳始终坚持筑牢能力基础,以深化改革为突破,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始终走在全国前列,为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深圳提供有力保障。2022年,深圳将进一步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具体措施包括:健全市、区两级生态环保委员会工作机制,优化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制度,压紧压实生态环保责任;加快成品油监督管理条例、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管理等法规规章制定修订,着力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等。

(来源: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福田区攻坚攻关“三大新引擎”

  1月22日,福田区八届人大二次会议闭幕。2022年,福田区将攻坚攻关建设“三大新引擎”。提速推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加快建设智慧园区,推动福田保税区一号通道扩大通行范围,推出15万平方米优质科研空间;提标推动香蜜湖新金融中心建设,助力深圳建设有影响力的金融创新中心;提质推动环中心公园活力圈建设,加速集聚智能科技、金融商务、时尚消费等特色产业。

  今年,福田区将全力推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加快打造国际离岸创新中心、世界一流协同创新区和人才高地,包括推动河套深圳园区“1+N”规划体系正式发布,制定实施产业政策包和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政策;推动福田保税区一号通道扩大通行范围,推出15万平方米优质科研空间;推进落实深港联合政策包,建成深港联合科技创新园和香港青年创新创业谷等。还将全力推动香蜜湖新金融中心“整体开发+金融赋能”,加快打造创新资本形成中心、金融创新中心、金融科技中心和可持续金融中心。

  同时,全力推动环中心公园活力圈“空间再造+产业导入”,加快打造世界级优质生活区、世界级生态景观带、世界级总部经济带、世界级时尚文化区。坚持“人、城市、产业”融合发展理念,高效推进城市更新单元、交通、智慧城市等专项规划编制,加快推进三星工业区等城市更新项目,基本建成华富村东西区项目回迁区;深入实施中心公园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项目,力争一期A区景观工程完工;打造深科技城、福投控大厦等总部楼宇,加速集聚智能科技、金融商务、时尚消费等特色产业,实现产业发展与城市公园无缝衔接。

(来源:深圳商报)

 

大力实施“一芯两核多支点”区域发展战略 龙岗加快建设深圳东部中心

  1月21日,龙岗区委七届二次全会召开,提出要全面抢抓“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等重大历史机遇,围绕打造创新龙岗、东部中心、产业高地、幸福家园,大力实施“一芯两核多支点” 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好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深圳东部中心。

  2022年,龙岗区将在7个方面重点发力。龙岗区将持续增强“湾东智芯”科技创新主引擎功能。全力支持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发展,鼓励高校设立更多重点实验室和研究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城。打通大运AI小镇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交通联系,大力推进嶂背片区土地整备,吸引一批高科技头部企业和研究机构入驻。

  抢抓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机遇,开展大运深港科技产业合作区规划研究,主动承接前海、河套等重要深港合作平台要素溢出,实现国际大学园与深港科技产业合作区融合发展。

  以大运中心、龙岗中心城为核,龙岗河和龙岗大道为轴,联动打造高能级深圳东部中心核心区,优化大运场馆运营机制及周边商业服务配套,加快推动深圳露台、大运北国际化文创街区、大运智慧公园等项目建设。

  全面提升“东西两核”产业集聚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西核”要持续深耕优势产业主战场,重点推进坂田金园和平湖罗山、辅城坳等片区土地整备,加速集聚新一代网络通信、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等领域的重点企业、重要平台,加快推动龙岗国际艺术中心、深圳科技博览中心等项目建设“东核”要积极开拓新兴业态主阵地,重点推进坪地北、年丰、宝龙南约等片区土地整备,吸引新能源研发机构、重点企业和高端人才集聚;加快推动国际低碳城文化会议中心等项目建设。

(来源:深圳商报)

 

东莞镇村工业园改造要做“大”文章!启动16个连片更新片区,总面积逾2万亩

       东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立足“双万”新起点,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奋力谱写东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未来,东莞将以产业发展“五大工程”为统揽,加快打造大湾区先进制造新高地。但党代会报告也指出,东莞未来发展最大隐忧在于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更趋紧约束。如何破解这一掣肘?在增量空间难以为继的情况下,迫切需要通过存量空间的二次开发,为先进制造业提供高品质的空间要素支撑。东莞市自然资源局表示,接下来将以“头雁计划”领航镇村工业园改造再攻坚,坚持“连片改造、主攻产业”的总方向,引领由单宗旧厂改造转向大片区综合改造,推进产业与空间协调发展,集聚创新资源要素,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

       【从单宗改造向大片区开发转变】 长期以来,东莞以村集体为主体招引企业的发展模式促进了大量镇村工业园的发展。目前,东莞全市共形成了1821个面积在5公顷以上的镇村工业园,工业用地中有超过75%位于上述镇村工业园。大部分村镇工业园土地利用粗放、开发强度较低,工业园平均容积率仅为1.01,地均产值远低于深圳与广州。同时,这些工业园的品质不高,建于2000年前的工业厂房约占工业园厂房面积的34%。特别是随着近年来产业转型升级和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外迁,空置厂房的空间形态无法满足“专精特新”企业对灵活、混合的空间需求,导致出现“旧企搬离、老厂空置,新企没地”的情况。因此,加大镇村工业园改造成为东莞二次开发存量空间的主要手段。

  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探索建立城市更新贡献产业用地机制,统筹实施连片更新“头雁计划”,加大力度推进镇村工业园改造,每个镇街都要打造集研发、生产、生活等服务配套于一体的新型产业社区,提升镇域经济能级。对此,东莞市自然资源局表示,将以连片更新“头雁计划”为突破口,聚焦项目谋划与项目推进两个方面,在连片改造、产城联动、联合招商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单宗改造项目向大片区综合性整体开发转变,通过划定连片“工改工”综合开发单元引导改造成片连片,同时以产业社区模式统筹规划完善产业配套设施,促进镇村工业园改造提质增效,推动产业空间向高集聚、高强度、高品质发展。最近,东莞已启动16个连片更新片区,总面积2.07万亩,预计总投资3200亿元,其中包括12个千亩产城融合更新单元,总面积1.8万亩。

       【取消非必要审批环节和门槛要求】东莞市自然资源局介绍,除了大连片、大投资之外,此轮镇村工业园改造工作还有重统筹、强联动、领发展等特点。重统筹。紧抓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契机,统筹整合片区三旧、存量、新增土地资源,系统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协调推进村居与工业园改造,补足公建配套、人居环境短板,强化产城人融合,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强联动。建立大片区一盘账,实施居商与产业联动,居商收益反哺产业,激发连片“工改工”市场动力。市、镇、村、企聚力同行,共商共建共享,贡献产业用地,保障优质项目落地。领发展。着力构建政府、国企、开发集团、产业基金、政企联合等多元化投资招商格局,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加速抢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等未来产业制高点。

       在改革优化审批流程上,市自然资源局将进一步取消非必要“工改工”的审批环节和门槛要求,对已办理不动产权证的“工改工”项目,取消测绘机构技术审查环节,减少权籍调查时间;利用国有出让土地自行改造的“工改M1”项目,延长土地使用年限时,无需提供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复函;简化村(社区)申请“工改M0”项目开发主体准入认定的条件和程序,加快项目审批效率。

(来源:东莞市自然资源局)

 

 

02

政策动态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深圳市建设用地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修复、环境监理和效果评估工作指引(试行)》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深圳经济特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深圳市土壤环境保护和质量提升工作方案》有关规定,规范深圳市建设用地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修复、环境监理和效果评估工作,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制定《深圳市建设用地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修复、环境监理和效果评估工作指引(试行)》。

       《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有:适用范围、工作流程与要求、风险管控和修复方案编制、风险管控和修复施工过程管理、风险管控和修复工程环境监理、风险管控和修复效果评估。

(来源:深圳市生态环境局)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印发广州市城中村改造合作企业引入及退出指引的通知

       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合作企业引入优质的产业、教育和医疗等资源,增强城市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服务能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促进老城市焕发新活力,根据《中共广州市委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穗字〔2020〕10号),结合广州市实际,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制定《广州市城中村改造合作企业引入及退出指引》。

       《通知》的主要内容有:总则、城中村改造合作企业引入、城中村改造合作企业退出、附则。

(来源: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东莞:关于明确城市更新单一主体挂牌招商政府(集体)综合收益兑付保证金有关事项的函

       为减轻企业负担,加快推动城市更新项目落地建设,根据《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城市更新促进固定资产投资若干政策的通知》(东府办〔2019〕61 号)第二条规定,现就银行保函置换政府(集体)综合收益兑付保证金的有关事项明确如下。

       主要内容有:保函类型、适用对象、提价材料细则、办理程序、银行保函文本、银行保函担保范围、银行保函担保期限、银行保函索赔条件、银行保函索赔期、索赔及赔付等。

(来源:东莞市自然资源局)

 

国家税务总局 自然资源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信息共享 便利不动产登记和办税的通知

      为深入推进不动产登记便利化改革,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按照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压缩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的通知》(国办发〔2019〕8号)工作要求,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现就进一步深化税务部门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协作、加强信息共享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通知》的主要内容有:

  一、深化部门信息共享  

  (一)信息共享内容。

  (二)信息共享方式。

  (三)信息共享要求。

  二、大力推进“一窗办事”

  (一)线下实现“一窗办事”。

  (二)积极推进线上“一窗办事”。

  三、切实保障各项任务有序落地

  (一)提高政治站位。

  (二)细化任务措施。

  (三)狠抓责任落实。

(来源:自然资源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为指导和促进“十四五”时期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住建部组织编制了《“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现予以印发。

《通知》的主要内容有:

       一、总体要求

       (一)规划背景

       (二)指导思想

       (三)基本原则

       二、发展目标

       (一)2035年远景目标

       (二)“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

       (二)健全建筑市场运行机制

       (三)完善工程建设组织模式

       (四)培育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五)完善工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六)稳步提升工程抗震防灾能力

       (七)加快建筑业“走出去”步伐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规划实施

       (二)开展评估考核

       (三)加强宣传引导

(来源:住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