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开幕的深圳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未来五年,要全力实现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近日,深圳市福田区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出台《福田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倍增计划(2021-2023年)》,计划在3年内通过6大领域要素倍增,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形成更高效率和更高质量的投入产出关系,推动辖区产业结构根本性优化转型,力争到2023年,科创、金融、时尚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到20%、40%、20%左右。
 
超前布局,前瞻早起步,“八项倍增计划”推动经济结构升级
2017年11月,福田区出台《福田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八项倍增计划实施方案》,涵盖产业空间、产业资金、研发投入、国高企业、孵化平台、技术改造、上市企业、人才引进等八大领域、21个指标。
通过3年努力,“八项倍增计划”取得良好成效。2018年至2020年,福田区政府持有产业空间从50万㎡增至108万㎡,财政扶持资金从12亿元增至36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3亿元增至70亿元,国高企业从1063家增至1313家,孵化平台从22家增至50家,技改投资从2.43亿元增至21.5亿元,上市企业从72家增至86家,“福田英才”认定数从1046人增至2019人。
福田区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营商环境也实现全方位跃升。2020年,福田区地区生产总值4754.16亿元,排名全国中心城区第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47亿元,持续领跑全市;进出口总额近7000亿元,稳居全市第一;人均GDP突破28万元,为全国平均水平4倍;地均GDP60.44亿元/平方公里,为全市平均水平4倍;地均税收20.03亿元/平方公里,稳居全市各区之首。
 
抢抓机遇,再上新征程,“新倍增计划”加快高质量发展
今年,福田区紧抓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和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重大发展机遇,推出《福田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倍增计划(2021-2023年)》,打造城区增长新引擎,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蹄疾步稳踏上新征程。
“新倍增计划”聚焦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蜜湖新金融中心、环中心公园活力圈“三大新引擎”,培育科创、金融、时尚“三大产业”新动能,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高空间、人才、资本、技术、数据、服务要素供给数量和质量,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产业结构根本性优化转型。主要特点也十分鲜明:以高质量要素供给为核心,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再提升;以三大产业为重点,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再升级;以资源配置为突破,实现供给侧改革再深化。
深化改革,积储新动能,“六大领域”再促要素高效配置
空间要素“多元化”、人才要素“高端化”、资本要素“规模化”、技术要素“前沿化”、数据要素“场景化”、服务要素“智能化”。